2023-10-09
野火球的功效与作用
野火球,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火球Trifoliumlupinaster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具有止咳,镇痛,散结之功效。用于咳喘,淋巴结核,痔疮,体癣。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镇痛,散结。
主治
用于咳喘,淋巴结核,痔疮,体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取汁敷。
药理作用
本品有镇痛作用,本品煎剂对淋巴结核有效。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镇静、止咳、止血的功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咳嗽:野火球6g,黄芪12g,桔梗8g,水煎服。
2、治失眠、多梦:野火球6g,缬草9g,水煎服或二者等量共研粉,每服3g,每日3次。(1-2方出自《哈萨克药志第2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30-60cm。根多分枝。茎略呈四棱形,表面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掌状复叶;托叶膜质,鞘状抱茎。小叶5,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2.5-4cm,宽0.5-1.2cm,边缘具细锯齿,两面侧脉隆起,下面中脉有稀疏柔毛,近无柄。有时可见暗红紫色头状花序及线状长圆形荚果。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野火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粗壮,发达,常多分叉。茎直立,单生,基部无叶,秃净,上部具分枝,被柔毛。掌状复叶,通常小叶5枚,稀3枚或7(-9)枚;托叶膜质,大部分抱茎呈鞘状,先端离生部分披针状三角形;叶柄几全部与托叶合生;小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长25-50毫米,宽5-16毫米,先端锐尖,基部狭楔形,中脉在下面隆起,被柔毛,侧脉多达50对以上,两面均隆起,分叉直伸出叶边成细锯齿;小叶柄短,不到1毫米。头状花序着生顶端和上部叶腋,具花20-35朵;总花梗长1.3(-5)厘米,被柔毛;花序下端具1早落的膜质总苞;花长(10)12-17毫米,萼钟形,长6-10毫米,被长柔毛,脉纹10条,萼齿丝状锥尖,比萼筒长2倍;花冠淡红色至紫红色,旗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稍窄,几无瓣柄,翼瓣长圆形,下方有一钩状耳,龙骨瓣长圆形,比翼瓣短,先端具小尖喙,基部具长瓣柄;子房狭椭圆形,无毛,具柄,花柱丝状,上部弯成钩状;胚珠5-8粒。荚果长圆形,长6毫米(不包括宿存花柱),宽2.5毫米,膜质,棕灰色;有种子(2)3-6粒。种子阔卵形,直径1.5毫米,橄榄绿色,平滑。花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湿地、滩甸边、林缘、草甸草原、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