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梓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梓白皮,中药名。为紫葳科植物梓CatalpaovataG.Don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具有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
主治
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化学成分
1、梓茎皮含羽扇豆醇,三十烷酸(2-对-羟苯基乙基)酯,9-甲氧基-α-拉杷醌,阿魏酸,6-阿魏酰梓醇,梓果甙,6-阿魏酰基蔗糖,α-拉杷醌,9-羟基-α-拉杷醌,对-香豆酸。
2、根皮含异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谷甾醇。
药理作用
抗诱变作用:梓的茎皮甲醇提取物有显著抗诱变作用。经分离发现其己烷组分具有显著的抗黄曲霉毒素(aflatoxin)B1的致突变作用。经鉴定有效成分为α-拉杷醌和9-羟基-α-拉杷醌的混合物。
相关论述
1、《本经》:“主热,去三虫。”
2、《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3、《日华子》:“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疥疮,皮肤瘙痒。”
4、《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去节)二两,连轺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擘)二十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切)二两,甘草(炙)二两。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2、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两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肘后方》)
3、治温病热未除,重被暴寒,寒毒入胃,热蕴结不散复变啘者:单煮梓皮稍稍饮之佳。(《外台》)
4、治小儿家火丹:梓木白皮三两,蓼叶三两。上件药,烧为灰,细研,以鸡子白调,数数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
5、治阴中生细虫,痒不可忍,若食入脏腑即死:梓树皮焙干为末二钱,枯矾五分,麝香少许。上和一处,研匀敷之,立效。(《济阴纲目》)
6、治急性肾炎:梓根皮、冬瓜皮、赤小豆各15g。水煎服。
7、治疔、疖:梓根皮、垂柳根各等量。研末,麻油调涂患处。(6-7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8、治小儿头疮:梓树皮30g。煎水洗。(《吉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皮呈块片状、卷曲状,大小不等,长约20-30cm,直径2-3cm,厚3-5mm。外表面栓皮易脱落,棕褐色,皱缩,有小支根痕;内表面黄白色,平滑细致,具细网状纹理。折断面不平整,纤维性、撕之不易成薄片。气微,味淡。
以皮块大、厚实、内面色黄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紫葳科梓属梓。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m。树冠伞形,主干通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常带紫色,具稀疏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叶柄长6-18cm;叶片阔卵形,长宽近相等,长约2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浅波状,常3浅裂,两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无毛,侧脉4-6对,基部掌状脉5-7条。顶生圆锥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长12-28cm;花萼2唇开裂,长6-8mm,绿色或紫色;花冠钟状,淡黄色,内面具2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点,长约2.5cm,直径约2cm;能育雄蕊2,花丝插生于花冠筒上,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状,柱头2裂。蒴果线形,下垂,长20-30cm,粗5-7mm。种子长椭圆形,长6-8mm,两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道地产区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低山河谷、湿润土壤,多栽培于村庄附近及公路两旁。
生长见习
适应性较强,喜温暖,也能耐寒。土壤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夹沙土较好。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3-4月在整好的地上作1.3m宽的畦,在畦上开横沟,沟距33cm,深约7cm,插幅约10cm,施人畜粪水,把种子混合于草木灰内,每1h㎡用种子15kg左右,匀撒沟里,上盖草木灰或细土1层,并盖草,至发芽时揭去。培育1年即可移栽。在冬季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挖起幼苗,将根部稍加修剪,在选好的地上,按行、株距各约2.3m开穴,每穴栽植1株,盖土压紧,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