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竹节蓼的功效与作用
竹节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竹节蓼Homalocladiumplatycladum(F.Muell.exHook.)L.H.Bailey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产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具有清热解毒,去瘀消肿之功效。用于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去瘀消肿。
主治
用于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2、《福建药物志》:“驱风利湿,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痈肿溃疡,虫蛇咬伤和跌打损伤等。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60g,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2、治毒蛇咬伤:竹节蓼60g,红乌柏木60g,咸苏木60g,假紫苏60g,千斤拔30g。以上五味捣烂,以三分之一冲酒服,三分之二浸醋外涂伤口周围。
3、治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搽伤口周围。(2-3方出自《广西中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带叶茎枝平滑无毛。枝扁平,宽7-12mm,节明显,节间长l-2cm,表面有细密平行条纹,浅绿色或褐绿色,质柔韧。叶片菱状卵形,长0.4-2cm,宽0.2-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柄极短;托叶鞘退化为一横线条纹。气微,味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竹节蓼属竹节蓼.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3m。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mm,深绿色,具光泽,有明显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叶互生,多生于新枝上;无柄;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宽,先端锐尖;叶片菱状卵形,长4-20mm,宽2-10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花小,两性,簇生于节上,具纤细柄;苞片膜质,淡黄棕色;花被5深裂,淡绿色,后变红;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比花被短;雌蕊1,花柱短,3枚,柱头分叉。瘦果三角形,平滑,包于肉质紫红色或淡紫色的花被内,呈浆果状。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产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
生长环境
多栽于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