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

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14:31:11

鸭跖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高热烦渴,咽喉肿痛,痈疮疔毒,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

1、风热感冒,高热烦渴:本品清热泻火力强,治风热感冒初起,热入气分高热烦渴。

2、咽喉肿痛,痈疮疔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用治热毒咽喉肿痛,痈疮疔毒。

3、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本品甘淡而寒,既能淡渗利水以消肿,又能清泄湿热以通淋。治湿热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4、西医诊为流行性感冒属于风热表证者,急性扁桃腺炎、功能性低热、化脓性感染属于热毒内盛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属于下焦热盛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5-30g。鲜品60-90g。

化学成分

本品含花色素糖苷类化合物飞燕草素、飞燕草素双葡萄糖苷-飞燕草苷、阿伏巴苷等,此外,还含鸭跖黄酮和多肽苷等。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疗肿,肉癥滞涩,小儿丹毒,发热狂痛,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2、《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风热感冒初起,可配银花、连翘、薄荷等药用;治热入气分高热烦渴,可配石膏、知母、芦根等用。

2、治热毒咽喉肿痛,常配板蓝根、玄参等药用;治痈疮疔毒,可配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药用。

3、治湿热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可配浮萍、白茅根等药用。

鉴别用药

竹叶与鸭跖草:两者均属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利尿之功,治外感热病、热淋尿赤。然竹叶甘淡辛性寒,归心胃小肠经,长于清心除烦,热病心烦、口疮尿赤多用;鸭跖草苦寒兼甘,主入肺胃膀胱经,长于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痄腮喉痹、咽喉肿痛及疮疡肿痛。

相关药品

炎宁颗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及时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叶表面观:非腺毛有两种,均为2细胞,一种短锥形,长45-60μm,壁较厚,基部细胞直径约45μm,顶端细胞短尖;另一种棒形,基部细胞长45-60μm,壁稍厚,顶端细胞较长,先端钝圆,壁薄,常脱落。草酸钙针晶较多,长至74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鸭跖草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5:1:0.05)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平衡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再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全草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聚伞花序,总苞心状卵形,折合状,边缘不相连;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黑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15-60cm。多有须根。茎多分枝,具纵棱,基部匍匐,上部直立,仅叶鞘及茎上部被短毛。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有白色缘毛,全缘。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cm长的柄,与叶对生,心形,稍镰刀状弯曲,先端短急尖,长1.5-2.4cm,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生于枝上部者。花3-4朵,具短梗,生于枝最下部者,有花1朵,梗长约8mm;萼片3,卵形,长约5mm,宽约3mm,膜质;花瓣3,深蓝色,较小的1片卵形,长约9mm,较大的2片近圆形,有长爪,长约15mm;雄蕊6,能育者3枚,花丝长约13mm,不育者3枚,花丝较短,无毛,先端蝴蝶状;雌蕊1,子房上位,卵形,花柱丝状而长。蒴果椭圆形,长5-7mm,2室,2瓣裂,每室种子2颗。种子长2-3mm,表面凹凸不平,具白色小点。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

道地产区

全国各地均产。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400m的湿润阴处,在沟边、路边、田埂、荒地、宅旁墙角、山坡及林缘草丛中均常见。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可在阴湿的田边、溪边、村前屋后种植。

繁殖方式

用种子、扦插及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春季,按行距15cm开浅沟条播,覆细土1-2cm,种子在较低温度下发芽较好。

2、扦插繁殖:每节都可以生根,春末、夏初剪取下部匍匐茎截成12-15cm长的小段,按行株距15cmx5cm插入沙土中。

3、分株繁殖:春季将母株挖起,分劈为带根茎的若干小株,按行株15cmx10cm栽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