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豆瓣绿的功效与作用
豆瓣绿,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豆瓣绿Peperomiatetraphylla(Forst.f.)Hook.etArn.或毛叶豆瓣绿Peperomiatetraphylla(Forst.f.)Hook.etArn.var.sinensis(C.DC.)P.S.ChenetP.C.Zhu的全草。豆瓣绿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毛叶豆瓣绿分布于贵州、云南。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咽喉炎,口腔炎,痢疾,水泻,宿食不消,小儿疳积,劳伤咳嗽,哮喘,百日咳。
功效作用
功能
舒筋活血,祛风除湿,化痰止咳。
主治
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咽喉炎,口腔炎,痢疾,水泻,宿食不消,小儿疳积,劳伤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涂,亦可煎汤熏洗。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2、《贵州民间药物》:“治劳伤咳嗽及小儿疳瘦。”
3、《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舒筋活络。”4、《广西本草选编》:“散瘀驳骨,消积。”
5、《福建药物志》:“治子宫脱垂,无名肿毒。”
6、《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止咳祛痰,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筋骨疼痛,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脓疡,小儿疳积,痛经;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筋骨疼痛:每用豆瓣如意根15g,泡酒服。(《云南中草药》)
2、治疮疖肿毒,无名肿毒:鲜豆瓣绿捣烂,调食盐少许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表面具粗纵棱,下部节上有不定根。叶肉质,干时皱缩,展平后呈阔椭圆形或近圆形,形似豆瓣,长8-12mm,宽4-8mm,表面淡黄色,有透明腺点,叶脉不甚明显;叶柄甚短。枝顶或叶腋常有穗状花序,花序轴密被毛茸。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椒科植物豆瓣绿或毛叶豆瓣绿。
形态特征
1、豆瓣绿:又名豆瓣菜。一年生簇生草本,高10-30cm;茎肉质,基部匍匐,多分枝,下部数节常生不定根,节间有粗纵棱。叶密集,3-4片轮生,大小近相等;叶柄短,长1-2mm,无毛或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近圆形,长9-12mm,宽5-9mm,两端钝或圆,无毛或幼叶被疏柔毛,叶脉3条,细弱,通常不明显;叶带肉质,有透明腺点,干时变淡黄色,并显皱纹。穗状花序单生、顶生或腋生,长2-4.5cm;总花梗稍较花序轴短细,被疏毛或近无毛,而花序轴密被毛;苞片近圆形,有短柄,盾状;花小,两性,无花被,与苞片同生于花序轴凹陷处;雄蕊2,花丝短,花药近椭圆形;子房卵形,1室,柱头顶生,近头状,被短柔毛。浆果卵状球形,先端尖,长近1mm。花期2-4月及9-10月。2、毛叶豆瓣绿:本种与豆瓣绿不同之点在于植株很短小,连花序长3-5cm。茎、枝密被硬毛。叶较小,菱状椭圆形,长6-8mm,宽5-6mm,两面密被硬毛,背面尤甚。花序短,于花期长7-11mm,总花梗密被硬毛。花期4-9月。
生长环境
1、豆瓣绿: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石山与石隙阴湿处,有时生于树干上。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毛叶豆瓣绿:生于溪边石上或树上。分布于贵州、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