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山茶花的功效与作用
山茶花,中药名。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红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的花。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白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扑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
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白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研末麻油调涂。生用长于散瘀,炒用偏于止血。
化学成分
花含黄酮类,三萜类,鞣质类,甾醇类成分;还含有山茶皂苷I、II,可可豆碱等。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早期提取的山茶鞣质给大鼠或小鼠灌胃1-3个月,能抑制移植性软组织肿瘤的生长,并抑制9,10-二甲基-1,2-苯并蒽(I)诱导的横纹肌肉瘤的形成。山茶苷给小鼠灌胃2.5个月也能减少同时局部应用I诱发的皮肤乳头状瘤和癌。由花蕾中提取的山茶鞣质B也有显著抗肿瘤作用,10mg/kg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寿命。
2、其他作用:叶和花瓣中含有的山茶皂苷I和II能使真菌的分生孢子异常出芽。
相关论述
1、朱丹溪:“(治)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引自《纲目》)
2、《纲目》:“治汤火伤灼。”
3、《医林纂要》:“补肝缓肝,破血去热。”
4、《百草镜》:“凉血破血止血,涩剂也。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灸疮。”
5、《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肠风,清肝火,润肺养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咳嗽:宝珠山茶,瓦焙黑色,调红砂糖,日服不拘多少。(《不药良方》)
2、治血痢:大红宝珠山茶花阴干,为末,加白糖拌匀,饭锅上蒸三四次服。(《救生苦海》)
3、治乳头开花欲坠,疼痛异常:宝珠山茶焙,研为末,用麻油调敷。(《纲目拾遗》)
4、治白带:鲜白茶花、锦鸡儿各30g,鲜玉簪花、三白草各15g,白及60g。炖猪膀胱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5、治尘埃沙石入眼:山茶花(去蒂)10个,鼠粘子一钱。上二味为末,服二三匕妙。(《名医方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花朵盛开期分批采收,晒干或炕干。在干燥过程中,要少翻动,避免破碎或散瓣。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花蕾卵圆形,开放的花呈不规则扁盘状,盘径5-8cm。表面红色、黄棕色或棕褐色,萼片5片,棕红色,革质,背面密布灰白色绢丝样细绒毛;花瓣5-7或更多,上部卵圆形,先端微凹,下部色较深,基部连合成一体,纸质;雄蕊多数,二轮,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气微,味甘。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红山茶。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枝棕色。单叶互生;叶柄长8-15mm;叶片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2.5-6cm,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叶干后带黄色。花两性,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或枝顶,大红色,径5-8cm;萼片5,宽卵圆形,外被白色柔毛;花瓣5-7,栽培品种多重瓣,有白、淡红等色,花瓣近圆形,先端有凹缺,基部稍连合;雄蕊多数,外侧花丝基部连合,附着于花瓣基部,内侧离生;子房上位,花柱先端3裂。蒴果近球形,径2.2-3.2cm,果皮厚,光滑,室背开裂。种子近球形,背有角棱,长1.8-2.5cm,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原产我国东部,现全国各地常有栽培。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忌烈日直晒和干旱,寒冷山地不宜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腐殖土或夹沙土的酸性土壤栽培较好,不宜粘土栽培。
繁殖方式
用扦插、嫁接或压条繁殖。
栽培技术
1、扦插繁殖:采用单芽扦插法,育苗移栽,9-10月期间进行。在母株上剪取当年生春梢,每节剪成1支插条,从叶片上部0.3cm左右处稍斜剪断,剪口要平滑,剪后立即插于苗床中,行距15-20cm,株距5cm左右,四周要围好,以能稍透阳光即可。经常注意喷水,保持苗床湿润。第2年春新芽萌发后,追肥1次,并适当增大荫棚的透光度,可调整为半阴半阳。第4年即可移栽。2、嫁接繁殖:选单瓣山茶花的种子,春季播种育苗,第2年3-4月移栽在盆钵中,再培育2-3年,4-5月,连盆钵移到良种母树下,靠接,1年后接口愈合,在3-4月与母株分离,即可出盆移栽。3、压条繁殖:可采用高枝压条法培育1-2年,即可剪下栽种。
病虫防治
1、病害有茶炭疽病、茶烟煤病。2、虫害有红蜘蛛、多种介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