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南赤瓟的功效与作用

南赤瓟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11:57:23

南赤瓟,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南赤瓟(ThladianthanudifloraHemsl.)的根或叶。产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味苦,性凉。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功效。治疗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等病症。

南赤瓟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消食化滞。

主治

治疗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曰:“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2.《新修本草》曰:“此物蔓生,叶似栝楼,圆无叉缺,子如栀子,生青熟赤,但无棱尔,根似葛,细而多糁。北间者,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子相似,根状不同。试疗黄疸,破血,南者大胜也。”

3.《本草图经》曰:“王瓜,今处处有之,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叶似栝楼。圆无叉缺,有刺如毛,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谓之土瓜根。北间者,其实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叶都相似,但根状不同耳,三月采根,阴干。”

4.《本草纲目》曰:“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涩而不光。六七月开五出小黄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根不似葛,但如栝楼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腻,须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肠炎、细菌性痢疾:(南赤飑)叶18克,人苋、水蓼各9克。水煎服。

2.毒蛇咬伤(蝮蛇、烙铁头):(南赤飑)成熟果实或鲜根捣烂敷。(以上均出自《湖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根块状或块片状,灰棕色,去皮者色灰黄,有细纵纹,断面纤维性。味淡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葫芦科植物南赤瓟。

形态特征

全体密生柔毛状硬毛;根块状。茎草质攀援状,有较深的棱沟。叶柄粗壮,长3-10厘米;叶片质稍硬,卵状心形,宽卵状心形或近圆心形,长5-15厘米,宽4-12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胼胝状小尖头的细锯齿,基部弯缺开放或有时闭合,弯缺深2-2.5厘米,宽1-2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短而密的细刚毛,背面色淡,密被淡黄色短柔毛,基部侧脉沿叶基弯缺向外展开。卷须稍粗壮,密被硬毛,下部有明显的沟纹,上部2歧。雌雄异株。雄花为总状花序,多数花集生于花序轴的上部。花序轴纤细,长4-8厘米,密生短柔毛;花梗纤细,长1-1.5厘米;花萼密生淡黄色长柔毛,筒部宽钟形,上部宽5-6毫米,裂片卵状披针形,长5-6毫米,基部宽2.5毫米,顶端急尖,3脉;花冠黄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1.2-1.6厘米,宽0.6-0.7厘米,顶端急尖或稍钝,5脉;雄蕊5,着生在花萼筒的檐部,花丝有微柔毛,长4毫米,花药卵状长圆形,长2.5毫米。雌花单生,花梗细,长1-2厘米,有长柔毛;花萼和花冠同雄花,但较之为大;子房狭长圆形,长1.2-1.5厘米,径0.4-0.5厘米,密被淡黄色的长柔毛状硬毛,上部渐狭,基部钝圆,花柱粗短,自2毫米长处3裂,分生部分长1.5毫米,柱头膨大,圆肾形,2浅裂;退化雄蕊5,棒状,长1.5毫米。果梗粗壮,长2.5-5.5厘米;果实长圆形,干后红色或红褐色,长4-5厘米,径3-3.5厘米,顶端稍钝或有时渐狭,基部钝圆,有时密生毛及不甚明显的纵纹,后渐无毛。种子卵形或宽卵形,长5毫米,宽3.5-4毫米,厚1-1.5毫米,顶端尖,基部圆,表面有明显的网纹,两面稍拱起。春、夏开花,秋季果成熟。

分布区域

产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900-1700米的沟边、林缘或山坡灌丛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