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湿痰,寒痰证,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
1、湿痰,寒痰证: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尤善治脏腑湿痰。
2、呕吐:本品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本品辛开散结,化痰消痞。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止痛。
5、西医诊为胃肠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属于寒痰、湿痰者,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窦炎属于寒湿偏盛者,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慢性淋巴结炎属于痰浊痹阻者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反乌头;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忌朱砂、海藻、饴糖。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阿托品等M胆碱受体阻滞药联用,容易加重副作用。
(2)与镇静药联用时注意用量不可过大,容易加重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
1、中药配伍禁忌:
反乌头;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忌朱砂、海藻、饴糖。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阿托品等M胆碱受体阻滞药联用,容易加重副作用。
(2)与镇静药联用时注意用量不可过大,容易加重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噁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脑、苯甲醛、β-榄香烯等,还含β-谷甾醇、左旋麻黄碱、胆碱等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链淀粉等。
药理作用
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2、《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痰湿壅滞之咳喘声重,痰白质稀者,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2、治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
3、治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4、治胃热呕吐,配黄连。
5、治胃阴虚呕吐,配石斛、麦冬。
6、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
7、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8、治痰热结胸,配瓜蒌与黄连,如小陷胸汤(《伤寒论》)。
9、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10、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相关配伍
1、半夏配瓜蒌: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瓜蒌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宽胸散结。两药伍用,可增强化痰散结消痞之功。适用于痰气互结、胸阳不振之胸痹疼痛,不得卧者。
2、半夏配细辛:半夏辛散温通,长于温化寒痰;细辛辛温发散,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两药伍用,共奏温化寒痰之功。适用于寒饮咳喘之证。
3、半夏配生姜:半夏味苦善降,长于降逆止呕;生姜辛散温通,功专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两药伍用,可增强温中和胃、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痰饮或胃寒所致呕吐之证。
4、半夏配昆布:半夏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昆布咸能软坚,善消痰散结。两药伍用,可增强消痰散结之功。适用于瘿瘤、瘰疬。
鉴别用药
1、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与半夏曲:清半夏辛燥性减,长于化湿痰,适用于体弱痰多,或小儿食滞痰阻,症状较轻者;法半夏温性较弱,长于燥湿和胃,适用于脾虚湿困,脾胃不和之证;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竹沥半夏温燥性大减,适用于胃热呕吐,肺热咳嗽,以及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半夏曲功能燥湿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阻食滞,苔腻呕恶。
2、茯苓与半夏:二者均有祛湿痰、安神作用,可用治痰湿证及失眠等。然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多用于湿痰、寒痰、风痰;茯苓甘淡而平,既健脾又渗湿,能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故有“痰饮必用茯苓”之说。半夏安神主要用于胃气失和之夜寐不安者;茯苓主要是益心脾而宁心安神,用于心脾两虚之心神不宁。此外,半夏又有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作用;茯苓还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之功。
3、橘皮与半夏:二者均为辛温之品,皆能燥湿化痰,可用治湿痰、寒痰证,对于湿痰阻肺,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者,二者常相伍为用。然半夏属化痰药,为燥湿化痰之主药,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用治气逆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等;橘皮属行气药,辛行苦泄,能行能降,可辅助半夏以化痰,且长于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等。
4、枳实与半夏:二者均能化痰、除痞,可用治痰热结胸证。但半夏辛温而燥,长于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可用治湿痰、寒痰,以及呕吐呃逆,心下痞,梅核气,瘰疬痰核等;枳实苦辛善破,既破气滞而化痰湿,又破气除痞,消积导滞,适用于痰滞气阻,胸脘痞闷,胸痹结胸,以及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脏器脱垂等。
5、半夏与天南星:二者皆属辛温之品,均具燥湿化痰之功,善治湿痰、寒痰及痰饮喘咳之证,外用消肿止痛。然半夏专入脾、肺,善祛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饮眩晕、痰湿困脾、心下痞、结胸、呕吐反胃及恶阻等。天南星兼归肝经,走经络,且燥烈之性甚于天南星,长于祛风解痉,主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
6、半夏与旋覆花:二者均属化痰药,功能消痰饮,降逆气,可用治痰多胸闷、呕吐呃逆。然半夏温燥性强,为湿痰、寒痰要药,亦可治风痰眩晕;又善降逆止呕,适用于多种原因所致呕吐,兼能消痞散结,消肿止痛。旋覆花药性和缓,长于下气消痰,善治痰壅气逆之咳喘痰多;又能降逆止呕,可用治脾胃气虚,痰湿内阻之呕吐。
7、半夏与川贝母:二者均为化痰药,功能化痰散结。然川贝母甘润苦泄,长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治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半夏辛温而燥,功专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此外,川贝母兼能散结,主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痈肿;半夏还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呕吐呃逆,心下痞,梅核气,结胸等。
8、半夏与竹茹:二者均有化痰止呕作用,可用治痰证及呕吐等。然竹茹甘微寒,功专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兼能凉血止血,用于痰热咳嗽、心烦不眠、胃热呕吐及血热出血证;半夏为辛温之品,长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兼能消痞散结,用于寒痰、湿痰、胃寒呕吐及痈疽肿痛、瘰疬痰核等。
相关药品
半夏止咳糖浆、橘贝半夏颗粒、恒制咳喘胶囊、半夏天麻丸、胃力片。
相关方剂
二陈汤(《和剂局方》)、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小陷胸汤(《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药膳食疗
平夏汽心汤:
1、功效: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主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
2、原材料:半夏12克(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
3、做法:以上7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渣,再煎取30毫升。
4、用法:分2次温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煎剂。
炮制方法
1、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清半夏:
(1)矾泡: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白矾20kg。
(2)矾煮: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d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kg,加白矾2kg,泡1d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kg,用白矾12.5kg(夏季用14.5kg)。
(3)矾腌:取净生半夏,大小分开,分别倒入容器内,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过半夏的15cm为宜,春秋每日翻倒,换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d,待腌。取净白矾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撒层白矾面,再铺一层半夏,如此,半夏与白矾面层层铺均,然后加入清水淹没,淹至3d,再将白矾水撒掉,换清水浸泡1d,取出置沸水锅中,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缓煮,随时翻动,煮至2-3h后切开,口尝微有麻辣感时,捞出。干燥。用时粉成颗粒状。每净半夏100kg,用白矾10kg。
3、姜半夏:
(1)姜矾煮制: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2)姜矾腌制: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白心时取出,滤干,切厚片,加姜汁拌至吸尽,再加白矾粗粉,反复搅拌使匀透,置缸内腌48h,然后沿缸边加入清水至超过半夏平面约10cm,注意不使白矾粉冲沉缸底,继续腌2-4d,至口嚼无麻辣感时取出,洗去白矾粉,干燥。每半夏100kg,用生姜18kg,白矾20kg。
(3)姜矾蒸制:每取生半夏5kg,大小分开,加水浸泡至内无白心,稍晾。另取生姜1.25kg,捣绒煎汤,加明矾0.620kg,溶化后,与半夏拌匀,待汁吸尽后,与半夏蒸至透心,取出,切片,干燥。
(4)姜炒:取鲜姜切片熬水去渣,拌入半夏片内,晾七成干后,用微火炒至稍变黄。每半夏片0.5kg,用鲜姜0.06kg。
4、法半夏(石灰甘草制):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去水,加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适量水煎2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每半夏100kg,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2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44μm。螺纹导管直径10-2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过,滤液挥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丙氨酸对照品、缬氨酸对照品、亮氨酸对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夏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丙酮-甲酸(30:6: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的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饮片性状
1、生半夏:参见“药材”项。
2、清半夏:为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显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
3、姜半夏: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泽,透明,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角质样,质脆。微有辣味,微具姜气。
4、法半夏: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混淆品:
1、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的干燥块茎。本品呈圆锥形、类圆形或椭圆形。高0.5-1.5cm,直径0.3-1cm。表面类白色或棕褐色,并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细小根痕,上端类圆形,有黄棕色至棕色类圆形突起的芽痕或叶痕;有的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刺喉。
2、掌叶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直径1.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茎痕周围有许多麻点状须根痕,侧面常有数个突起的圆形小块茎附着,俗称“奶子”,状如虎掌。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刺喉。
伪品: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块茎。形态特征见白附子项下。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块茎球形,直径0.5-1.5cm。叶2-5,幼时单叶,2-3年后为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近基部内侧和复叶基部生有珠芽;叶片卵圆形至窄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cm,两侧小叶较大,先端锐尖,两面光滑,全缘。花序柄与叶柄近等长或更长;佛焰苞卷合成弧曲形管状,绿色,上部内面常为深紫红色;肉穗花序顶生;其雌花序轴与佛焰苞贴生,绿色,长6-7cm;雄花序长2-6cm;附属器长鞭状。浆果卵圆形,绿白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南方1年出苗2-3次,故9-10月间仍可见到花果。
分布区域
除内蒙古、*、*外,全国均有分布。
道地产区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农田、溪边或林下。
生长见习
喜温和湿润气候和荫蔽的环境,怕高温、干旱及强光照射,耐寒。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土壤粘重不宜种植。忌连作,可与果树、农作物间、套作。
繁殖方式
用块茎、种子和珠芽繁殖。
栽培技术
1、块茎繁殖:块茎繁殖增重快,当年就可收获,一般多用此法。9月下旬将地下茎挖出,选横径0.5-11cm的块茎作种,栽种量1h㎡2250kg左右。秋栽或春栽,行株距为20cm×3cm。
2、珠芽繁殖:在5-6月,选叶柄下成熟的珠芽进行繁殖,开沟栽种,行株距为15cm×3cm。
3、种子繁殖:夏秋季种子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贮藏于湿沙中翌年春播。条播,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将种子撒于沟内,覆土。
病虫防治
1、叶斑病:喷1:1:15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
2、块茎腐烂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射。
3、虫害有红天峨,为害叶,可人工捕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还有金针虫、蛴螬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