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野慈姑的功效与作用
野慈姑,中药名。为泽泻科植物长瓣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除*等少数地区未见到标本外,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用于黄疸,瘰疬,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用于黄疸,瘰疬,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剂15-30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蛇伤,敷一切恶毒疮。”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水肿,虫蛇咬伤和皮肤细菌性感染等。
相关配伍
1、治水肿:野慈姑10g,竹叶菜20g,水煎服。
2、治蛇咬伤:鲜野慈姑适量,捣烂取汁外搽患处。(1-2方出自《新编中草药图谱及常用配方6》)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球茎,洗净,除去须根,蒸后晒干。夏、秋季开花时采收叶、花,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球茎长卵圆形或类球形。表面棕褐色或褐绿色,有纵向皱纹和2-3个环节,环节上残留膜质鳞叶,中部常凹下,顶端有粗大芽苞,下部具致密的皱褶,底部有浅灰色圆形疤痕。质坚硬,难折断,破碎面中空,微角质状,气微,味淡。以个大,饱满,质硬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泽泻科植物长瓣慈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约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长6-10毫米,宽5-7毫米,基部收缩,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长0.5-1.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长1-1.5(-2)毫米,花丝长短不一,约0.5-3毫米,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分布区域
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除*等少数地区未见到标本外,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沟渠、水田等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