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榔榆皮的功效与作用
榔榆皮,中药名。为榆科植物榔榆UlmusparvifoliaJacq.的树皮、根皮。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热淋,小便不利,疮疡肿毒,乳痈,水火烫伤,痢疾,胃肠出血,尿血,痔血,腰背酸痛,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
热淋,小便不利,疮疡肿毒,乳痈,水火烫伤,痢疾,胃肠出血,尿血,痔血,腰背酸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肠,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水调敷。
药理作用
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榆,《本经》上品,种甚多。今以有荚者为姑榆,无荚者为朗榆。南方榆秋深始结荚,不可食,即《拾遗》之榔榆也。其有刺者为刺榆,质坚;其皮白者为枌榆,北方食之。又《别录》中品,有芜荑。说者谓即榆荚仁酝为酱者。”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现代多用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等。
相关配伍
1、治风毒流注:榔榆根60g,草珊瑚根、勾儿茶各30g。水煎服。另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2、治创伤出血,外科手术出血:榔榆根皮,研成细粉,高压消毒。撒敷创面。(《浙南本草新编》)
3、治小儿秃疮:榔榆树皮,研末,醋调,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树皮呈长卷曲状。外表面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有突出的横向皮孔;内表面黄白色。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外侧棕红色,内侧黄白色。气特异,味淡,嚼之有粘液感。
根皮表面灰黄棕色,较平滑。余同树皮。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榆科榆属榔榆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冬季叶变为黄色或红色宿存至第二年新叶开放后脱落,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广圆形,树干基部有时成板状根,树皮灰色或灰褐,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露出红褐色内皮,*滑,微凹凸不平;当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圆形,红褐色,无毛。叶质地厚,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形,中脉两侧长宽不等,长1.7-8(常2.5-5)厘米,宽0.8-3(常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楔形或一边圆,叶面深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凹陷处有疏柔毛外,余处无毛,侧脉不凹陷,叶背色较浅,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沿脉有疏毛,或脉腋有簇生毛,边缘从基部至先端有钝而整齐的单锯齿,稀重锯齿(如萌发枝的叶),侧脉每边10-15条,细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2-6毫米,仅上面有毛。花秋季开放,3-6数在叶腋簇生或排成簇状聚伞花序,花被上部杯状,下部管状,花被片4,深裂至杯状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花梗极短,被疏毛。翅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3毫米,宽6-8毫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翅稍厚,基部的柄长约2毫米,两侧的翅较果核部分为窄,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花被片脱落或残存,果梗较管状花被为短,长1-3毫米,有疏生短毛。花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