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红毛七的功效与作用
红毛七,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红毛七CaulophyllumrobustumMaxim.的根和根茎。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脘腹寒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脘腹寒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浸酒;或研末。
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2、细胞毒作用。
相关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仆,除风湿,消积肿,疗筋骨痛,通经,活络。”
2、《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祛风止痛,降血压,止血,解草乌中毒。”“主治月经不调,经期少腹疼痛,产后瘀血疼痛,关节炎,劳伤,扁桃体炎,高血压。”
3、《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祛风活血,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脘腹疼痛及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经期少腹结痛:红毛七9g,小茴香15g,荞当归9g,川芎6g。水煎服,黄酒为引。(《陕西中草药》)
2、治十二指肠溃疡:葳严仙研面,早晚各服0.5g。(《长白山植物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泥土,洗净,晒干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圆柱形,多分枝,节明显,上端有圆形茎痕,下端及侧面着生多数须状根,直径1-2mm。根茎及根表面均紫棕色。质较软,断面红色。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小檗科植物红毛七。
形态特征
红毛七,又名类叶牡丹、红毛三七。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茎粗壮,具不明显的节,须根多数,密生,红褐色。叶互生,着生于茎顶端,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一回和二回小叶柄分别长10-25cm和2-8cm,三回侧生小叶近无柄,顶生小叶柄长1-5cm;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9cm,宽1.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时2-3裂,两侧通常不对称,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短圆锥花序顶生,小花梗细长,基部有卵状披针形小苞片;花黄色,小形,直径约1cm;萼片6,花瓣状;花瓣6,退化或线形;雄蕊6,花药先端2瓣裂;雌蕊1,子房1室,内含2胚珠,花柱短,柱头侧生。蒴果极易开裂,露出2个种子呈果实状。种子球形,成熟后蓝黑色,外面微被白粉。花期4-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生于山坡林下或山沟阴湿处。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山沟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