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艾纳香根的功效与作用
艾纳香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L.)DC.的根。具有祛风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血瘀痛经,跌打肿痛。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活血,利水消肿。
主治
风湿痹痛,食积腹胀,跌打肿痛,感寒腹痛,泄泻,水肿,痛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痛,跌打瘀痛,产后骨痛,受凉腹痛,腹泻。”
2、《广西本草选编》:“祛风通络,活血调经。”
3、《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硬变水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关节炎:大风艾根、鸡血藤各30g,两面针6g。水煎或浸酒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消化不良,腹胀:艾纳香根15-30g。煎服。(《西双版纳傣药志》)
3、治痛经:大风艾根9-12g,益母草15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艾纳香属艾纳香。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3m。茎粗壮,茎皮灰褐色,有纵条棱,木质部松软,白色,有髓部,节间长2-6cm,被黄褐色密柔毛。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2-25cm,宽8-10cm,先端短尖或锐,基部渐狭,具柄,柄两侧有3-5对狭线形的附属物,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或黄白色密绢状绵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10-15对;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被针形,长7-12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略尖,无柄或有短柄,柄的两侧常有1-3对狭线形的附属物,全缘或具细锯齿及羽状齿裂。头状花序多数,排成开展具叶的大圆锥花序;花序梗被黄色密柔毛;总苞钟形;总苞片约6层,外层长圆形,背面被密柔毛,中层线形,内层长于外层4倍;花托蜂窝状。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2-4齿裂;两性花花冠檐部5齿裂,被短柔毛。瘦果圆柱形,具棱5条,被密柔毛;冠毛红褐色,糙毛状。花期几乎全年。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南及福建、*、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000m的林下、林缘、河谷地或草地上。
生长见习
喜温暖气候,耐干旱,适宜于酸性土壤生长,耐瘠薄,故一般比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都能种植。
繁殖方式
用种子及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及分株繁殖:育苗于4月采种后,以1∶50-100的比例与焦泥灰拌匀,撒播于高畦,每1h㎡用种10.5-15kg,播后覆稻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除去覆草,并搭可透30%-40%光的荫棚遮荫,9月下旬可去棚,第2年春雨季按30cm×30cm的行株距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