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灵芝,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虚劳证等。
功效作用
功能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主治
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
3、虚劳证:本品有补养气血作用,故常可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手足逆冷、或烦躁口干等症。
4、西医诊为失眠、急性心梗、心绞痛等属气血不足者,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湿阻肺或虚寒性者,以及结核病、营养性消瘦、贫血、低血压等属气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糖、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三萜类、油脂类、多种氨基酸及蛋白质类、酶类、有机锗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
灵芝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三萜类化合物能净化血液,保护肝功能;灵芝多种制剂分别具有镇静、抗惊厥、强心、抗心律失常、降压、镇咳平喘作用;此外,灵芝还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过敏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紫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2、《本草纲目》:“疗虚劳。”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积年胃病:木灵芝1.5g,切碎,用老酒浸泡服用。(《杭州药用植物志》)
2、治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夜寐不宁:灵芝1.5-3g。水煎服,每日2次。
3、治慢性肝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灵芝焙干研末,开水冲服,每服0.9-1.5g,每日3次。
4、治冠心病:灵芝切片6g,加水煎煮2h,服用,早晚各1次。
5、治误食毒菌中毒:灵芝120g,水煎服。(2-5方出自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6、治鼻炎:灵芝500g,切碎,小火水煎2次,每次3-4h,合并煎液,浓缩后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加蒸馏水至500ml,滴鼻,每次2-6滴,每日2-4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7、治乳腺炎:灵芝30-60g。水煎服。
8、治对口疮:灵芝研碎,桐油调敷患处。(7、8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相关配伍
1、灵芝配酸枣仁:灵芝补气安神;酸枣仁养血安神。两药同用,益气补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多梦之证。
2、灵芝配人参:灵芝补养气血;人参大补元气。两药配伍,用治虚劳诸证。
相关药品
活心丸、益心宁神片。
相关方剂
紫芝丸(《圣济总录》)。
药膳食疗
1、灵芝丹参粥:
(1)功效:补益气血、活血通络、养血安神。适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癥瘕、胸腹刺痛、心烦不眠、肿毒等。也用于冠心病及神经衰弱等症的治疗。有出血者勿服。
(2)原材料:灵芝30g,丹参5g,三七3g,大米50g,白糖适量。
(3)做法:将前3味先煎、去渣,取上清液,加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4)用法:温服,每日1-2次。
2、灵芝银耳茶:
(1)功效: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安神益智。用于慢性咳嗽、咳甚气喘、咳痰、口干少津或大便偏干者。及失眠、头昏、口干而燥、饮食欠佳。精神疲乏、神经衰弱者。
(2)原材料:灵芝5g,银耳10g,冰糖15g。
(3)做法:将灵芝、银耳用清水漂洗干净,银耳要泡发浸透,然后将两者切成碎片,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加盖焖一夜,次晨加入冰糖,烊化后即可。
(4)用法:分早、中、晚服用。
3、灵芝鹌鹑蛋汤:
(1)功效:适用于心血虚证。主要症状为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苍白无华、形体消瘦、面容憔悴、皮肤粗糙、皱纹早现等。
(2)原材料:灵芝6g,大枣12枚,鹌鹑蛋12g,白糖适量。
(3)做法:鹌鹑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煮5分钟,捞出后去壳备用。将灵芝洗净、切碎,大枣洗净、去核。将二者同时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放入煮熟的鹌鹑蛋,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灵芝出味,调入白糖即成。
(4)用法:每日1剂,温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墙菌柄,阴干或在40℃-50℃烘干。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赤芝:子实体伞形,菌盖(菌帽)坚硬木栓质,半圆形或肾形,直径10-18cm,厚约2cm。皮壳硬坚,初黄色,渐变为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及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盖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浅棕色,由无数细密管状孔洞(菌管)构成,菌管内有担子器及担孢子。菌柄圆柱形,侧生,长7-15cm,粗1-4cm,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2、紫芝:皮壳呈紫黑色或褐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与菌盖下面的菌管均为锈褐色。菌柄长17-23cm。
3、栽培灵芝: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1.5-4cm。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常见伪品
混淆品:
树舌:为多孔菌科树舌Gan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的子实体。菌盖无柄,半圆形或肾形,一般18-25cm,大者可达30-80cm,厚达15cm,常呈灰色,渐变褐色,有同心环状棱伩;有时有疣或瘤,皮壳脆,角质,边缘多钝;菌肉浅栗色,有付近皮壳处白色,厚达8cm,菌管显著多层,每层厚达15mm;管口近白色至浅黄色,受伤处迅速变为暗褐色,圆形,每毫米46个。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赤芝、紫芝等。
形态特征
1、赤芝:腐生真菌,子实体,有柄,木栓质。菌盖半圆形或肾形,直径10-20cm,盖肉厚1.5-2cm,盖表褐黄色或红褐色,盖边渐趋淡黄,有同心环纹,微皱或平滑,有亮漆状光泽,边缘微钝。菌肉乳白色,近管处淡褐色。菌管长达1cm,每1mm间4-5个。管口近圆形,初白色,后呈淡黄色或黄褐色。菌柄圆柱形,侧生或偏生,偶中生。长10-19cm,粗1.5-4cm,与菌盖色泽相似。皮壳部菌丝呈棒状,顶端膨大。菌丝系统三体型,生殖菌丝透明,薄壁;骨架菌丝黄褐色,厚壁,近乎实心;缠绕菌丝无色,厚壁弯曲,均分枝。孢子卵形,双层壁,顶端平截,外壁透明,内壁淡褐色,有小刺,大小(9-11)μm×(6-7)μm,担子果多在秋季成熟,华南及西南可延至冬季成熟。
2、紫芝:与前种不同点是:紫芝的菌盖多呈紫黑色至近褐黑色;菌肉呈均匀的褐色、深褐色至栗褐色;孢子顶端脐突形,内壁突出的小刺明显,孢子较大,大小(9.5-13.8)μm×(6.9-8.5)μm。
分布区域
1、赤芝:我国普遍分布,但以长江以南为多。
2、紫芝: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长江以南高温多雨地带。
道地产区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1、赤芝:生于向阳的壳斗科和松科松属植物等根际或枯树桩上。
2、紫芝:生于阔叶树或松科松属的树桩上。引起木材白色腐朽。
生长见习
灵芝为腐生菌,由于可寄生在活树上,故又称为兼性寄生菌。生长的温度为3-40℃范围,以26-28℃最佳。在基质含水量接近200%,空气相对湿度90%,pH5-6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灵芝为好气菌,子实体培养时应有充足的氧气和散射的光照。
栽培技术
1、菌种分离和培养菌种分离可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后煮水1000ml,加入琼脂20g、葡萄糖20g),高压灭菌后倒入无菌培养皿内一薄层,采新鲜灵芝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切取菌盖与菌柄之间一小块组织,接种于培养基上;也可在无菌条件下采孢子,播种于培养基上,在25-28℃下培养3-4天,菌丝发出后转管即为母种。母种在PDA培养基上转接扩大培养成原种,即可用来接二级菌种。
2、栽培方法:人工栽培可采用瓶(袋)栽或段木栽培。
(1)瓶栽和袋栽:以瓶栽较普遍,也可用塑料袋栽。二级菌种培养基成分为阔叶树锯木屑70%,麸皮28%,蔗糖2%,调至含水量200%,装瓶或袋。高压灭菌后[压力147.1kPa(1.5kg/c㎡),2h],接入原种,温度控制在28℃左右,15-20天菌丝即可长好,即为二级菌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温度等条件与培养二级种相同,也可用棉子皮75%,麸皮25%,加水后灭菌,接入二级菌种,在室内暗光下培养,约25天菌丝便可长满瓶或袋。打开瓶盖温度仍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85%-95%,散射光、通气良好的条件下,45-60天便可完成现蕾、子实体成熟、散撒孢子等过程。
(2)段木栽培:在100ml水中加蔗糖2g,麦麸5g配制成营养液,选硬质树枝截成2cm长小节,放入液中煮30min,取出后将树枝4份与麦麸和木屑1份混合,装瓶灭菌后接入原种,菌丝长满后即可接段木。选直径8-15cm的榆、杨、桦、栎、桉、洋槐等树种,秋冬落叶后砍伐,截成段架晒,次年5月下旬接种,在段木含水量40%-45%时,在其上打孔,放入少量木屑菌种后打入菌枝,如用纯木屑菌种,加盖后用蜡封孔。接种后码成“井”字形,高1m,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25-28℃下发菌,并常翻堆使发菌均匀,20-30天发菌结束,将段木横卧地面,用湿砂土覆盖,保持湿度,塑料薄膜覆盖,并搭设荫棚,常浇水保湿,越冬加厚盖木,翌年清明前后取出染菌棒,截成15-20cm长节,垂直埋入砂质酸性壤土中,深度为段木全长的2/3-3/4,露出地面3-4cm,加强遮荫、喷水等措施,保持芝场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2个月后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