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野棉花根的功效与作用

野棉花根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8 21:05:33

野棉花根,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AnemonevitifoliaBuch.-Ham.的根。分布于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东南部和南部。具有清湿热,解毒杀虫,理气散瘀之功效。用于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脚气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蜈蚣咬伤。

野棉花根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湿热,解毒杀虫,理气散瘀。

主治

用于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脚气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下气,杀虫,小儿寸白冲,蛔虫犯胃良效。”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疟疾、胆道蛔虫病等。

相关配伍

1、治痈疽不溃:野棉花根、叶6-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跌打内外伤出血:野棉花根,水煎服;或外敷创伤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3、治蜈蚣咬伤:野棉花根捣烂,敷患处。

4、治对口疮:野棉花根捣烂,敷患处。

5、治虫牙:野棉花根含口内牙痛处。(3-5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常扭曲,长10-15cm,直径0.8-1.5cm,少分枝;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少数侧根痕。根头部有茎基、叶基及棕黄色须状叶基维管束。质坚实,木质性,断面不平整,黄棕色。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植物野棉花。

形态特征

野棉花又名:接骨连,水棉花。植株高60-100厘米。根状茎斜,木质,粗0.8-1.5厘米。基生叶2-5,有长柄;叶片心状卵形或心状宽卵形,长(5.2-)11-22厘米,宽(6-)12-26厘米,顶端急尖3-5浅裂,边缘有小牙齿,表面疏被短糙毛,背面密被白色短绒毛;叶柄长(6.5-)25-60厘米,有柔毛。花葶粗壮,有密或疏的柔毛;聚伞花序长20-60厘米,2-4回分枝;苞片3,形状似基生叶,但较小,有柄(长1.4-7厘米);花梗长3.5-5.5厘米,密被短绒毛;萼片5,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长1.4-1.8厘米,宽8-13毫米,外面有白色绒毛;雄蕊长约为萼片长度的1/4,花丝丝形;心皮约400,子房密被绵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瘦果有细柄,长约3.5毫米,密被绵毛。7月至10月开花。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东南部和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2700m的山地草坡、疏林中或沟边地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