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酢浆草的功效与作用
酢浆草,中药名。为酢浆科植物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L.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
1、湿热泄泻,痢疾,淋病,带下:酢浆草性寒,有清热利湿之功,可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等证,单用或配伍其他清热利湿之品同用,以增强疗效。
2、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酢浆草味酸,性寒,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效,可去一切逆血瘀血。故常用于血热妄行而致出血及瘀血内停诸证,多单味煎服或捣烂外敷。
3、咽喉肿痛,痈疽疔疮,丹毒,湿疹,带状疱疹,疥癣,烫火伤,毒蛇咬伤:酢浆草有清解热毒之殊功,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及外科、皮肤诸证均可用本品治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化学成分
全草含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丙酮酸,乙醛酸,脱氧核糖核酸,牡荆素,异牡荆素,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以及17种化合物:如2-庚烯醛,2-戊基呋喃,反式植醇,并含中性类脂化合物,糖脂,磷脂以及脂肪酸(C10-C14),α-生育酚,β-生育酚。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50%酢浆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止久泻滑痢,赤白痢疾或休息痢。”
2、《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治沙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甚效。捣涂汤火、蛇蝎伤。制砂、汞、硇、矾、砒石。”
3、《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又干水止痒。”
4、《医林纂要·药性》:“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出治节。治吐血,衄血,去一切逆血瘀血及血热痈毒。”
5、《福建药物志》:“治小儿夜啼,产褥热,产后腹痛,乳腺炎初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泄泻、痢疾,可单味煎服或加红糖蒸服。
2、治黄疸,可配茵陈、金钱草、平地木、土大黄等以清利退黄。
3、治淋症,可用鲜品捣汁,入蜜调服;配海金沙、金钱草可用于沙石淋症。
4、治妇女赤白带下,可用本品煎汤,酒调服。
4、治吐衄,可酌加食盐煎服。
5、治湿热尿血,有用本品配玉米须同煎代茶饮服。
7、治月经不调,可配益母草、泽兰等泡酒服。
8、治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及外科、皮肤诸证,多单味煎服或配半枝莲、马齿苋等以增强清热解毒疗效,并可用本品捣敷煎水外洗,以配合内治。
9、治心热而致失眠、多梦、健忘,可配松针、大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尤以夏、秋季为宜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残根及杂质,抢水洗净,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为段片状。茎、枝被疏长毛。叶纸质,皱缩或破碎,棕绿色。花黄色,萼片、花瓣均5枚。蒴果近圆柱形,有5条棱,被柔毛,种子小,扁卵形,褐色。具酸气。味咸而酸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酢浆科酢浆草属酢浆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茎细弱,常褐色,匍匐或斜生,多分枝,被柔毛。总叶柄长2-6.5cm;托叶明显;小叶3片,倒心形,长4-10mm,先端凹,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叶背疏生平伏毛,脉上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无柄。花单生或数朵组成腋生伞形花序;花梗与叶柄等长;花黄色,萼片长卵状披针形,长约4mm,先端钝;花瓣倒卵形,长约9mm,先端圆,基部微合生;雄蕊的花丝基部合生成筒;花柱5。蒴果近圆柱形,长1-1.5cm,略具5棱,有喙,熟时弹裂;种子深褐色,近卵形而扁,有纵槽纹。花期5-8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道地产区
主产于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各省。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荒地、田野、道旁。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地生长。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4月播种,撒播或条播,播后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