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粤瓦韦的功效与作用
粤瓦韦,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粤瓦韦Lepisorusobscure-venulosus(Hayata)Ching.的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血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疡,烫火伤,蛇咬伤,小儿惊风,呕吐腹泻,热淋,吐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血。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疡,烫火伤,蛇咬伤,小儿惊风,呕吐腹泻,热淋,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6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通淋止血。治小儿惊风,热淋,吐血,蛇咬伤。还可治吐泻,痞块,痈肿,烫火伤。”
2、《湖南药物志》:“清热除烦,祛湿利尿。主治产褥热,产后心烦不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蛇咬伤:粤瓦韦叶、半边莲、犁头草(均鲜品)各适量。捣烂外敷。
2、治热淋:粤瓦韦30-60g。水煎代茶饮。
3、治吐血:粤瓦韦30g。水煎服,白糖为引。(1-3方出自《江西草药》)
4、治产后心烦不安:粤瓦韦9g,党参9g,灶心土6g。水煎服,服时先饮热麻油3g。(《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拣除杂质,抢水洗净,切段,晒干。
保存方法
~捆压成件,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40cm,卷曲。根茎横走,呈柱状,具结节,节处有须根及被鳞片。叶片披针形,长20-25cm,宽2-5cm,绿黄色至黄棕色,近革质;叶面散布棕色小点,叶缘背面反卷;叶柄草质,硬而韧。孢子囊群深棕色,常10-20余个于叶背排列成2行。气微,味淡,根茎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水龙骨科植物粤瓦韦。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25(30)厘米。根状茎横走,密被阔披针形鳞片;鳞片网眼大部分透明,只有中部一条褐色不透明的狭带,全缘。叶通常远生;叶柄长1-5(7)厘米,通常褐栗色或禾秆色;叶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通常在下部1/3处为最宽,约1-3.5厘米,先端长尾状,向基部渐变狭并下延,长12-25(30)厘米,干后淡绿色或淡黄绿色,近革质,下面沿主脉有稀疏的鳞片贴生。主脉上下均隆起,小脉不见。孢子囊群圆形,体大,直径达5毫米,成熟后扩展,彼此近密接,幼时被*褐色圆形隔丝覆盖。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树干或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