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独蕨萁的功效与作用

独蕨萁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8 09:04:41

独蕨萁,中药名。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假阴地蕨BotrychiumlanuginosumWall.的全草或根茎。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瘰疬,咽喉炎,肺热咳喘。

独蕨萁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

主治

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瘰疬,咽喉炎,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平肝散结。治疮毒,淋巴结肿,目中生翳。”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治毒蛇咬伤,乳腺炎,咽喉炎,咳嗽,肺结核,产后体虚,肝肾虚弱,百日咳等。”

3、《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治腮腺炎,肺热咳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独脚鸡、一支箭、瓜子金、重楼各等分。研末,白酒冲服9g,并以粉末罨伤处。(《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2、治乳腺炎:绒毛小阴地蕨15g,蒲公英15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3、治肺热咳嗽,百日咳:独脚鸡12g,吉祥草12g,青蛙草12g,九头狮子草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收全草,切段,晒干或鲜用。8-10月采收根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阴地蕨科植物绒毛假阴地蕨。

形态特征

绒毛假阴地蕨,又名绒毛阴地蕨、绒毛小阴地蕨。根状茎短粗,直立,有一簇粗健肉质的长根,包于鞘状的棕色托叶内的芽被有密长绒毛。总叶柄长12-18厘米,粗肥,多汁草质,干后扁平,宽达4-5毫米,有较密生的早落的灰白色长绒毛,尤以叶轴上的分枝处为多。营养叶片为五角状的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渐尖头,大小不一,一般长18-25厘米,宽24-27厘米或更大,下部3-4回羽状;侧生羽片6-8对,近于对生或基部的1-2对对生,有长柄,相距4-5厘米,斜向上方,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达15厘米(包括柄长2-3厘米),宽6-8厘米,渐尖头,2-3回羽状;一回小羽片8-9对,互生,有长柄,斜向上,照例为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可达9厘米,宽5厘米,五角状三角形,渐尖头,柄长1-1.5厘米,其余各对较小,但都有明显的柄,1-2回羽状;二回小羽片仍以基部下方一片较大,为五角状三角形,渐尖头,长达3.5厘米,宽约2厘米(柄长约8毫米),基部心脏形,其余各对向上逐渐缩小,仍有短柄,一回全裂或深裂;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为卵形或卵状三角形,无柄,边缘有粗大的重锯齿。第二对羽片较小,长圆披针形,渐尖头,基部较宽,长8-14厘米,基部宽4-5厘米,柄长1.5-2厘米,二回羽状或羽裂,一回小羽片8-10对,基部一对等大,下先出(有时上先出),阔三角形,渐尖头,基部心脏形,有短柄,上部各对逐渐缩小,均为渐尖头,以狭翅着生羽轴。第三对羽片起向上逐渐缩短,都有柄,皆为下先出。叶轴和羽轴上有长绒毛,尤以幼时为多。叶干后为绿色,薄草质。叶脉除中脉外不明显。孢子囊穗自第一和第二对羽片之间的叶轴上生出或有时由第二对羽片分枝点附近生出,比不育叶片为短,柄长5-7厘米,孢子囊穗长8-11厘米,宽5-7厘米,复圆锥状,二至三回羽状,小穗张开,疏松,有绒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地常绿杂木林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