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野花椒叶的功效与作用
野花椒叶,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simulansHance的叶。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闭经,跌打损伤,阴疽,皮肤瘙痒。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闭经,跌打损伤,阴疽,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相关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根、叶:祛风,洗皮肤疮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湿疹,过敏性皮炎瘙痒,胃、腹疼痛,蛔虫腹痛和牙痛等。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野花椒叶15-30g。煎汤,黄酒送服。
2、治妇女经闭:野花椒叶干末泡酒服,每次6g。
3、治咯血、吐血:野花椒叶,烧灰为末。每次3g,童便送服。(1-3方出自《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带叶的小枝,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小枝表面灰棕色,疏生皮刺及细小皮孔;断面黄白色,*具白色的髓部。小叶片有时破碎或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沿主脉疏生小刺。对光可见多数透明腺点。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野花椒。
形态特征
野花椒又名:大花椒,红花椒,野川椒,黄总管,小叶飞天蜈蚣,鸟不扑。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叶有小叶5-15片;叶轴有狭窄的叶质边缘,腹面呈沟状凹陷;小叶对生,无柄或位于叶轴基部的有甚短的小叶柄,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5-4厘米,两侧略不对称,顶部急尖或短尖,常有凹口,油点多,干后半透明且常微凸起,间有窝状凹陷,叶面常有刚毛状细刺,中脉凹陷,叶缘有疏离而浅的钝裂齿。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雄花的雄蕊5-8(-10)枚,花丝及半圆形凸起的退化雌蕊均淡绿色,药隔顶端有1干后暗褐黑色的油点;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心皮2-3个,花柱斜向背弯。果红褐色,分果瓣基部变狭窄且略延长1-2毫米呈柄状,油点多,微凸起,单个分果瓣径约5毫米;种子长约4-4.5毫米。花期3-5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灌丛中,亦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