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乌口树的功效与作用
乌口树,中药名。为茜草科乌口树属植物密毛乌口树Tarennamollissima(Hook.etArn.)Rob.的叶及根。植物密毛乌口树,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肾炎水肿,创伤,疮疖脓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
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肾炎水肿,创伤,疮疖脓肿。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通筋骨,起劳伤。”
2、《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阴虚内热,急性热病发热,肺结核咯血,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急性热病发热(如流感、麻疹、流脑、乙脑等高热不退),(乌口树)根15-30g,毛冬青、香茶菜、大青叶、栀子、白茅根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肺结核咯血,(乌口树)根30-6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创伤,疮疖脓肿,(乌口树)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叶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茜草科乌口树属植物密毛乌口树。
形态特征
植物密毛乌口树,别名小肠风、青作树、白花苦灯笼《海南植物志》。为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全株密被灰色或褐色柔毛或短绒毛,但老枝毛渐脱落。叶纸质,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5-25厘米,宽1-10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尖、短尖或钝圆,干后变黑褐色;侧脉8-12对;叶柄长0.4-2.5厘米;托叶长5-8毫米,卵状三角形,顶端尖。伞房状的聚伞花序顶生,长4-8厘米,多花;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花梗长3-6毫米;萼管近钟形,长约2毫米,裂片5,三角形,长约0.5毫米;花冠白色,长约1.2厘米,喉部密被长柔毛,裂片4或5,长圆形,与冠管近等长或稍长,开放时外反;雄蕊4或5枚,花丝长1-1.2毫米,花药线形,长约5毫米;花柱中部被长柔毛,柱头伸出,胚珠每室多颗。果近球形,直径5-7毫米,被柔毛,黑色,有种子7-30颗。花期5-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100米处的山地、丘陵、沟边的林中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