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秫米的功效与作用
秫米,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梁Setariaitalica(L.)Beauv.或粟Setariaitalica(L.)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ad.的种子之粘者。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
主治
用于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包煎;或煮粥;或酿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捣敷。
相关论述
《别录》:“止寒热,利大肠,疗漆疮。”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痰湿内阻,胃不和而夜不眠者。
2、用于疟疾。
3、用于风湿侵袭,筋骨挛痛者。
4、用于浸淫恶疮,脓水淋漓。
5、治瘿瘤。
相关配伍
1、治久泄胃弱:黄米炒为粉,每用数匙,砂糖拌食。(《纲目》引《简便单方》)
2、治赤痢:秫米一把,鲫鱼酢二脔(细切),薤白一虎口(细切)。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外台》)
3、治浸淫恶疮,有汁,多发于心:秫米熬令黄黑,杵末傅之。(《外台》)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
1、生秫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筛去灰屑。
2、炒秫米:取净生秫米,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微具焦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生秫米呈小球形,直径约1mm。表面类白色,一侧面可见一凹槽,断面白色。质硬,富粉性。气微,味甘。炒秫米形如秫米,表面黄色,微具焦斑。具焦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梁或粟。
形态特征
1、梁,一年生。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厘米,宽1-5厘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毫米,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狗尾草类型。2、粟,一年生。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厘米,宽1-5厘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毫米,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狗尾草类型。
生长环境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