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雪叶莲
雪叶莲Senecio cineraria DC.
植物大全2022-04-25 15:12:35
雪叶莲的介绍
-
雪叶莲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多分枝,高度一般在50~80厘米,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其银白色的叶片远看像一片白云,与其他色彩的纯色花卉配置栽植,效果极佳,是重要的花坛观叶植物。原产巴西。较耐寒、耐旱,喜阳光充足的环境。
雪叶莲的形态特征
-
叶
雪叶莲成叶匙形或羽状裂叶,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叶片质较薄,叶片缺裂,如雪花图案,具较长的白色绒毛。
花
雪叶莲的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紫红色。全株具白色绒毛。植株多分枝,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小、黄色,花期6~9月,种籽7月开始陆续成熟。
雪叶莲的生态习性
-
雪叶莲不耐酷暑,高温高湿时易死亡。喜凉爽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粘质壤土。
雪叶莲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在25℃时,萌枝力最强。
雪叶莲的栽培技术
-
育苗
1.播种时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元旦上市的7月下旬播种,春节上市的8月上中旬播种。发芽适温20~2℃。
2.苗床:参照瓜叶菊。
3.播种量:种子每克4000粒左右,每平方米播1克,约可育成苗3000株。
4.盖籽深度:3~4mm。播后15~20天出苗。
5.育苗注意点:
(1)苗床播前或播后盖种前要浇足水。播后浇水要喷细雾或隔遮阳网喷浇;
(2)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前要保持苗床湿度;
(3)出苗前为保湿降温可在苗床上方盖网遮荫,晚播的出苗后必须全光照管理;8月以前播种的,苗床管理参照早播的瓜叶菊。
(4)幼苗生长较慢,注意勤施水肥。苗期施肥2-3次;肥料为浓度0.5-1‰的尿素,间施一次0.5-0.8%的45%高浓复合肥或稀释20倍左右的饼肥水。
分苗
3~4片真叶时分苗。用10X8cm钵,分苗土为2/3堆肥土+1/3熟木屑345%复合肥。分苗栽深平子叶。分苗时应剔除细弱苗、高脚苗。分苗后用40%遮阳网遮荫4-5天,早盖晚揭,缓苗后全光管理(7、8月早播的由于分苗醒棵后气温尚高,光线强烈,遮荫要达10-15天)。苗期施肥3-4次;肥料为浓度0.8-145%高浓复合肥或尿素,或稀释15倍左右的饼肥水。
上盆
一般在翌年开春后6-7叶时上盆,盆径14-16cm。盆土为堆肥土:腐熟木屑=3:1,另加复合肥1kg/m3。上盆深度为略过原土坨。为增加分枝,上盆前后可摘心一次。
如用于组合盆栽,拉钵一次(每两排钵抽出一排另放)8-9叶时拼栽。
浇水与施肥
上盆后的浇水应把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即两次浇水之间必须有一个盆土变干的过程。干的程度以土表发白为准。银叶菊有较强的耐旱能力,所以冬季从控制株高、提高抗寒性、降低湿度预防病害等考虑,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银叶菊的浇水总体上要适度偏干。但应注意:
1.干、湿不是绝对的,应把握“度”。湿而不烂,干而不燥。
2.应看具体情况。在旺长期应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但如表现有徒长趋势时,则应适当控水控肥。银叶菊较喜肥,上盆两个星期后,每10天左右施肥一次,以氮肥为主,冬季间施1-2次磷、钾肥。肥料用尿素和45%三元复合肥,浓度1-1.5‰左右(前期稍淡,旺长期稍浓)。或用0.1%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喷洒叶面,由于银叶菊是观叶花卉,成株的浇水施肥注意不要沾污叶片,尽量点浇,勿施浓肥。
冬季管理
银叶菊苗期可耐-5℃低温,商品盆花栽培,南方地区可露地或单层大棚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单层棚或双层棚栽培。北方-10℃以下地区如在大棚内栽培,应有三层的保温覆盖为宜。盆花初次进棚或棚架覆膜应在秋冬最低气温降至0℃前进行。保护地温度管理。白天20—>2℃,夜间0-1℃为宜(银叶菊生长较慢,夜温过低时生长缓慢,生育期延长,栽培成本加大。银叶菊的生长适温比瓜叶菊稍高,因此通风要略晚些,小些。其它如防寒保温等请参照瓜叶菊。银叶菊喜光,冬季宜保证充足的光照。
植株调整
作花坛布置及镶边栽培时,摘心1次。盆栽的生长期间可通过摘心控制其高度和增大植株蓬径。优质盆花的株型和长相是:矮壮丰满,叶片舒展、厚实,分枝多而健壮、紧凑,叶色银白美观。应注意适当稀播、及时分苗、及时上盆、及时拉盆。作组合盆栽栽培时可不摘心。
雪叶莲的繁殖方式
-
种子繁殖
雪叶莲常用种子繁殖。一般在8月底9月初播于露地苗床,约半个月左右出芽整齐,苗期生长缓慢。待长有4片真叶时上5寸盆或移植大田,翌年开春后再定植上盆。生长期间可通过摘心控制其高度和增大植株蓬径。
银叶菊为喜肥型植物,上盆一、二个星期后,应施稀薄粪肥或用0.1%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喷洒叶面,以后每星期需施一次肥。栽培中发现银叶菊无病虫害发生。具体方法如下: 由于在整个生长期比较怕热,并且播种最适温度为15~20℃,故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3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
在秋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2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扦插繁殖
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
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
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移栽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上盆一至两周后,或者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银叶菊,剪取10厘米左右的嫩梢,去除基部的两片叶子,在250倍的矢达生根营养液中浸泡30分钟左右,插入珍珠岩与蛭石混合的扦插池中,进行全光照喷雾,约20天左右形成良好根系。需注意的是,在高温高湿时扦插不易成活。通过比较发现,扦插苗长势不如籽播苗,蓬径不大,植株较矮。
雪叶莲的病害防治
-
病害防治
叶斑病
可交替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 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柔水通1500~3000倍液。
茎腐病
可在发病期喷施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 800~1000倍+柔水通1500~3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倍+柔水通 1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雪叶莲的分布区域
- 雪叶莲原产巴西,地中海沿岸较耐寒,现已广布于华南各地,在长江流域能露地越冬。
雪叶莲的化学成分
- 雪叶莲植株地上部分含生物碱夹可宾(24—6)、千里光菲灵(24—9)、奥索千里光碱(otosenine)、倒千里光碱(24—7),种子含千里光宁碱(24—8)。
雪叶莲的毒性结构
- 雪叶莲主要有毒成分按其结构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这类成分在菊科中分布普遍,主要存在于豚草属(AmbrosiaL.)、艾属、紫菀属(AsterL.)、秋英属(CosmosCav.)、大丽花属(DahliaCav.)、向日葵属(HelianthusL.)、山柳菊属(HieraciumL.)、金光菊属(RudbeckiaL.)、二支黄花属(SolidagoL.)、万寿菊属(TagetesL.)、苍耳属等属中,多具细胞毒作用,可,以引起人皮肤炎症,例如林业工作者常因接触菊科植物引起变态性皮炎,植物园和分类学工作者常患的职业性皮炎,均与菊科中倍半萜内酯有关。经研究对皮肤具有刺激活性的倍半萜内酯,其化学结构多具有环外。
Α—亚甲基—r—内酯和α,β—不饱和键,主要结构类型见24—1至24—3。其次,倍半萜醇有重要毒性,如泽兰属(EupatoriumL.)所含震颤醇素(tremetol)可致死亡,另Tetradymia属所含的四室泽兰醇(tetradym01.)(24—5),为肝毒和光敏性毒物。
硫茂衍生物及多炔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万寿菊族(Tageteae)、堆心菊族(Helenieae)和向日葵族(Heliantheae)中,其中具有口—三噻嗯基(e—terthienyt)和5—(3—丁烯炔基)—2,2,—二噻嗯基[5—(3—butenynyl)—2,2,—bithienyl]结构.特别具有与双键共轭的羧基化合物或三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敏毒性。三、双稠吡咯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主要存在于千里光属。这是一类肝毒生物碱,易引起牲畜中毒,已发现约120种菊科植物含此类生物碱,现已引起世界性注意,而且对人也存在潜在的威胁。采食过千里光属植物的乳牛,牛奶中含有此类生物碱;蜜蜂采千里光属植物的花,蜂蜜中也含此类生物碱。另外,有些地方用含此类生物碱的菊科植物治病,都可能给人造成损害。
它们所引起中毒属于慢性积累性中毒,症状有:
1.使肝组织坏死;
2.肝纤维样变性,引起水肿;
3.有丝分裂抑制的细胞巨红血球症。如用含5%夹可宾千里光(Seneciojacobea)的饲料喂养大鼠,数周内发生以下主要病理变化:淋巴增生、脾脏增大、胸腺萎缩、腹水、胸膜积水和弥漫性坏死性肝炎。已知菊科植物所含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约有90余种,一些主要代表物的毒性见表24—1。.-,有毒的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多具有1,2—脱氢吡咯啶环系,含烷酰基支链,在7—位上常含羟基或酯基,酯基可能是1—位上烷基链上的烯丙基酯的一部分,如倒千里光碱(24—7)。毒性最大的为环状二酯,环状单酯次之,单酯毒性最小。不同家畜中毒反应也不同,猪最敏感,小鸡、牛、马不敏感,羊对慢性中毒有耐受性,但对急性中毒敏感[1-3]。
其他有毒成分
如存在于苍耳子中的甙类和艾蒿、菊蒿中的挥发油等成分。
上一篇:玫瑰花在风水上有忌讳吗下一篇:芦荟女王的作用用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