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杜楝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5 14:27:47
杜楝,中药名。为楝科植物杜楝TurraeapubescensHellen的枝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泻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咽喉肿痛,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收敛止泻。
主治
泄泻,痢疾,咽喉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解毒,收敛,止泻。主治急、慢性菌痢,泄泻,咽喉炎,内外伤出血。”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楝科植物杜楝。
形态特征
灌木,高2-3米;幼枝被黄色柔毛,后变无毛,褐色,有纵条纹。叶片椭圆形或卵形,有时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通常楔形或有时近圆形,两面均被疏柔毛,幼时尤甚,侧脉每边8-10条,背面略凸起,全缘,有时有不明显的疏钝齿或浅波状;叶柄通常长5-10毫米,被黄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呈伞房花序状,总花梗极短,有花4-5朵,被绒毛;小苞片披针形,被短绒毛;花梗长约1.2厘米;花萼短,钟状,外面被绒毛,长2-3毫米,顶端5齿裂,裂齿三角形;花瓣5,白色,线状匙形,长3-4.5厘米,宽5-6厘米,顶端急尖;花药10,着生于雄蕊管的裂齿之下,雄蕊管长而狭窄,上部略膨大,4-5裂,裂片比花药长1-2倍,通常复2深裂,无毛;花盘高约1毫米,包围子房的基部,无毛;子房短,5室,花柱长,伸出于雄蕊管外,柱头瓶状。蒴果球形,直径1-1.5厘米,有种子5颗;种子长椭圆形,通常弯曲如新月状,长7毫米,宽3毫米。花期4-7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或近海边的灌木林中。
上一篇:葱莲(葱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下一篇:宜梧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