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耳水苋的功效与作用

耳水苋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5 14:03:54

耳水苋,中药名。为千屈菜科植物耳基水苋AmmanniaarenariaH.B.K.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云南等地。具有健脾利湿,行气散瘀之功效。常用于脾虚厌食,胸膈满闷,急慢性膀胱炎,妇女带下,跌打瘀肿作痛。

耳水苋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利湿,行气散瘀。

主治

脾虚厌食,胸膈满闷,急慢性膀胱炎,妇女带下,跌打瘀肿作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24g,鲜品可用至30g;或泡酒。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慢性膀胱炎,白带过多。”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脾虚厌食:(耳水苋)鲜草每次30g,生葱3株。合煎饮。连服2-3次。(《泉州本草》)

2、治胃冷吐蛔:(耳水苋)鲜草每次30g(干者15g),合生姜3片、红枣5枚。水煎服。(《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千屈菜科植物耳基水苋。

形态特征

耳基水苋,又名耳叶水苋。草本,直立,少分枝,无毛,高15-60厘米,上部的茎4棱或略具狭翅。叶对生,膜质,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1.5-7.5厘米,宽3-15毫米,顶端渐尖或稍急尖,基部扩大,多少呈心状耳形,半抱茎;无柄。聚伞花序腋生,通常有花3朵,多可至15朵;总花梗长约5毫米,花梗极短,长约1-2毫米;小苞片,2枚,线形;萼筒钟形,长1.5-2毫米,最初基部狭,结实时近半球形,有略明显的棱4-8条,裂片4,阔三角形;花瓣4,紫色或白色,近圆形,早落,有时无花瓣,雄蕊4-8约一半突出萼裂片之上;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花柱与子房等长或更长。蒴果扁球形,成熟时约1/3突出于萼之外,紫红色,直径2-3.5毫米,成不规则周裂;种子半椭圆形。花期8-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喜生于水稻田中及潮湿的地方,不常见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