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南蛇藤的功效与作用
南蛇藤,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C.articulatusThunb.]的茎藤。南蛇藤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瘫痪,头痛,牙痛,疝气,痛经,闭经,小儿惊风,跌打扭伤,痢疾,痧症,带状疱疹。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瘫痪,头痛,牙痛,疝气,痛经,闭经,小儿惊风,跌打扭伤,痢疾,痧症,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药理作用
1、镇静及安定作用;
2、解痉作用;
3、降压作用。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温平,无毒。一说辛。”
2、《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
3、《湖南药物志》:“散血痛经,祛风湿,强筋骨,解毒消炎。主治瘫痪,四肢麻木,腰腿痛,头昏痛,痢疾,小儿惊风,呕吐,牙痛,肠风,痔瘘,脱肛,肛痒,经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筋骨痛、腰痛、关节痛:南蛇藤、凌霄花各120g,八角枫根60g。白酒250g,浸7d。每日临睡前服15g。(江西《中草药学》)
2、治筋骨痛:南蛇藤15-30g。水煎服。
3、治牙痛:南蛇藤30。煮蛋食。
4、治小儿惊风:南蛇藤9g,大青根4.5g。水煎服。
5、治一切痧症:南蛇藤15g。水煎,兑酒服。
6、治痢疾:南蛇藤15g。水煎服。
7、治肠风,痔瘘,脱肛,肛痒:南蛇藤、槐米,煮猪大肠食。(2-7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8、治疝气痛:南蛇藤15g。黄酒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经闭、腰痛:南蛇藤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0、治扭伤肿痛:南蛇藤30g,内红消15g,骨碎补30g,白茅根30g,杜仲15g。水酒炖服。每日1剂。(《安义草药》)
11、治带状疱疹:南蛇藤加水磨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4-5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厚片。直径1-4cm。外表皮灰褐色或灰黄色,粗糙,具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的皮孔或裂纹,栓皮呈层片状,易剥落,剥落面呈橙黄色。质硬,切面皮部棕褐色,木部黄白色。射线颜色较深,呈放射状排列,气特异,味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卫矛科植物南蛇藤。
形态特征
南蛇藤又名蔓性落霜红、南蛇风、黄藤、地南蛇。落叶攀援灌木,高达3-8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宽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偶为截形,边缘具钝锯齿。腋生短聚伞花序,有花5-7朵,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雌花具有5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头3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7-8mm。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