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
植物大全2022-04-23 19:37:49
使君子的介绍
- 使君子,别名: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拉丁文名:Quisqualis indica L.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攀援状灌木,高2-8米;小枝被棕黄色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膜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幼时密生锈色柔毛。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花序式;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白色,圆柱状纺锤形。花期初夏,果期秋末。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
使君子的形态特征
-
枝
使君是子攀援状灌木,高2-8米;小枝被棕黄色短柔毛。
叶
使君子的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膜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1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侧脉7或8对;叶柄长5-8毫米,无关节,幼时密生锈色柔毛。
花
使君子为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花序式;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萼管长5-9厘米,被黄色柔毛,先端具广展、外弯、小形的萼齿5枚;花瓣5,长1.8-2.4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圆,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雄蕊10,不突出冠外,外轮着生于花冠基部,内轮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长约1.5毫米;子房下位,胚珠3颗。
果
使君子的果卵形,短尖,长2.7-4厘米,径1.2-2.3厘米,无毛,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种子1颗,白色,长2.5厘米,径约1厘米,圆柱状纺锤形。
使君子的花期初夏,果期秋末。
使君子的生态习性
- 使君是喜光,耐半荫,但日照充足开花更繁茂;喜高温多湿气候,不耐寒,不耐干旱,在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佳。
使君子的栽培技术
-
种植方法
使君子用种子、分株、扦插和压条繁殖。
种子育苗移栽
于秋季采成熟饱满果实,随采随播,或混湿沙贮藏春播。实生苗高30cm左右即可定植。
分株繁殖
于3月份,按取健壮母株的萌蘖移栽。
扦插繁殖
有枝插法和根插法。枝插法,2-3月或9-10月,剪取1-2年生健壮枝条作插条, 插条长20-25cm,斜插于苗床上,于次年移植。根插法,12月至次年1-2月,将距离主根30cm以外的部分侧根切断挖出,选径粗1cm以上的剪成长约20cm的插条,扦插于苗床,1年后移植。
压条繁殖
2-3月先健壮长枝,弯曲埋入土中,或波状压条,生根后截取移植。以上方法繁殖的种苗,在2月中、下旬或雨季定植。行株距3.3m×2.3m,穴中施厩肥,与土混匀,每穴栽苗1株,栽后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定植后1-2年,经常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进入结果期后,後年于萌芽时及采果后各追肥1次。冬季要注意培土或覆盖杂草于基部防寒。每年早春或采果后修剪1次,使枝条分布均匀。成片栽种的应搭棚供其攀缘。
使君子的品种分类
-
使君子(嘉祐本草)
Quisqualis indica Linn. Sp. Pl. ed. 2, 1: 556. 1762; DC. Prodr. 3: 23. 1828; Forbes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294. 1887; Exell in Sunyatsenia 1: 89. 1935; 赵爱真, 植物分类学报7: 238. 1958; O. Lecompte in Aubrev. Fl. Camb. Laos Vietn. 10: 26. 1969; 云南植物志1: 85. 1977——Q. sinensis Lindl. in dot. Reg. t. 15. 1844——Q. grandiflora Miq. in Journ. Bot. Neerl. 1: 119. 1861.
使君子(原变种)
舀求子(南方草木状),史君子,四君子(新本草纲目)图版3:8-9
var. indica.
毛使君子(变种)西蜀使君子
var. villosa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459. 1878; 赵爱真, 植物分类学报7: 240. 1958 ——Ouropari? enermis Yamamoto in Trans. Nat. Hist. Soc. Formos. 28: 332. 1938.
与原变种不同处为叶片卵形、两面被绒毛。
产福建、*、四川。亚洲热带也有分布。
使君子的分布区域
- 使君子产四川、贵州至南岭以南各处,长江中下游以北无野生记录。主产福建、*(栽培)、江西南部、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使君子分布于印度、缅甸至菲律宾。
使君子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
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 使君子的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
功能作用
驱蛔虫作用
使君子在体外试验中对蚯蚓、水蛭、猪蛔等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如曾报告10%的使君子水浸膏于0.5-2小时内可使蚯蚓昏迷或死亡,但95%乙醇浸膏无效。有人试验了20种中药的50%乙醇提出物对猪蛔、蚯蚓及水蛭的杀虫效果,结果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贯众、川楝子、雷丸及吴茱萸等8种有显著作用,其中尤以使君子的作用为强。猪蛔首部描记法实验表明,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首部作用,在麻痹之前,往往先有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高浓度酒精、石油醚及氯仿提出物均无效,使君子灰分也无效。使君子驱蛔有效成分一般认为系其所含之使君子酸钾。使君子酸钾在体外对整体猪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杀死它。日本人从毛使君子中提得的使君子酸,对猪蛔也有明显作用,能引起整体猪蛔运动失调,其最低有效浓度为1:1000。但也有人曾从使君子提得吡啶及其同类物,含量约千分之一,而吡啶类有杀虫及驱虫效能,故认为使君子的驱蛔作用可能与此也有关。另还有报告使君子油与蓖麻油之混合物对人与动物也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
驱蛲虫作用
对于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使君子粉、使君子和百部粉合用均有一定的驱蛲作用,对于幼虫,使君子粉剂无效,但使君子粉剂和百部粉剂合用,则稍有效果。
抗皮肤真菌作用
使君子水浸剂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使君子粉剂对自然感染的鼠蛲虫病有一定的驱蛲作用。与百部粉剂合用,效力较单用时好,且对幼虫亦稍有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
抗肠寄生虫:水浸剂或乙醇浸剂36%浓度,对体外保温培养的猪蛔虫5分钟可使麻痹;使君子油40%浓度,经30分钟,尚不能麻痹猪蛔虫,而去油水浸剂19%浓度3分钟即可使猪蛔虫麻痹,在虫体麻痹前均先有短暂兴奋现象;使君子仁、壳及叶100%前剂对蚯蚓有麻痹作用,叶作用强于仁、壳,而毒性较小;0.1%使君子酸钾可使蚯蚓在8小时内死亡,对猪蛔虫亦有抑制作用。
使君子 - 药(毒)理学
使君子毒性不大,粗制品(26.6g/kg)给犬口服,除产生呕吐、呃逆外,并无其他中毒症状,其树胶于0.83g/kg时亦产生同样作用。水浸膏皮下注射于小鼠,数分钟后,即呈抑制状态,呼吸缓慢不整,1-2小时后全身发生轻度惊厥,随即呼吸停止。最小致死量约为20g/kg。使君子油50-100mg/10g给小鼠或家兔口服,未见中毒现象。
毒性:粗制剂26.6g/kg或所含树胶0.83g/kg灌胃,均可使狗产生呃逆、呕吐及中枢抑制;小鼠皮下注射先呈抑制,继而痉挛,最后因呼吸抑制致死,最小致死量为20g/kg。
配伍效用
使君子配伍鸡内金、白术:使君子消疳化积;鸡内金运脾消食;白术健脾益气。
三药共用 有消疳化积、健脾益气之功效 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纳呆属脾虚者。
使君子配伍芦荟:使君子味甘性温 杀虫、消积、健脾;芦荟味苦性寒 清热、通便、杀虫。二者合用 其杀虫之功效更著 并能泄热消积、驱逐肠虫 用于治疗虫积腹痛、热壅便秘、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等症。
使君子配伍芒硝:使君子杀虫;芒硝泻下通便。二者合用 有杀虫通便之功效 临床用于驱杀蛔虫。
常用配方
1.治小儿腹中蛔虫攻痛,口吐清沫:使君子(去壳)为极细末,用米饮调,五更早空心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使君子散)
2.治大人小儿腹内有虫:使君子(去壳)一钱,槟榔一钱,雄黄五分。上为末。每服大人一钱,苦楝根煎汤下。(《古今医鉴》下虫散)
3.治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为末,水丸,龙眼大。每以一丸,用鸡子一个破顶,入药在内,饭上蒸熟,空心食之。(《简便单方》)
4.治寸白虫疾:鸭蛋1个,破1小孔,入使君子肉末一钱,槟榔末一钱,用纸封口,蒸熟食之。虫随大便而出。(《疑难急症简方》)
5.治钩虫病:使君子4g,槟榔4g,加水100ml,煎成30ml。成人全量为90ml,儿童11~15岁60ml,9~10岁45ml,7~8岁30ml。分3次口服,每日早晨空腹服1次,连续3次。(《江苏中医》)
6.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疒亏)痛,不进饮食,渐致羸瘦: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川芎各一分,使君子仁(浸,去黑皮)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子大。三岁以上一粒,三岁以下半粒,陈米饮化下。(《局方》使君子丸)
7.治黄病爱吃生米、茶叶、桴炭、泥土、瓦屑之类:使君子肉二两(切碎,微炒),槟榔二两,南星三两(俱用姜汁拌炒)。共为末,红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乌梅、花椒汤送下。(《万病回春》)
8.治小儿虚肿,头面、阴囊俱浮:用使君子一两(去壳,蜜五钱炙尽)为末。每食后米汤服一钱。(《简便方》)
9.治头疮久不瘥:使君子烧令焦,上捣罗为末,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10.治头(疒查)面疮:使君子仁,以香油少许,浸三五个,临卧时细嚼,香油送下,久而自愈。(《普济方》)
11.治虫牙疼痛:使君子煎汤,频漱。(《濒湖集简方》)
12.治蛔虫病:
(1) 使君子仁炒于,于早餐后1~2小时一次嚼吞,12岁下10克,13以上20克。
(2) 使君子叶,2~5岁以下24克,5~10岁30克,10~15岁40克,成人60克,水煎服。
13.治胆蛔腹痛:使君子7~10粒研粉,乌梅3克,川椒3克,水煎取汁送服,每日2~3次。
14.治小儿蛔虫病:使君子仁、百部等量,各研粉,拌匀,每服3克,空腹时服。
15.治小儿疳积:使君子仁30克,厚朴、陈皮、川芎各0.3克,共研为末,炼蜜为丸,三岁以下服一粒,三岁以下服半粒,陈米饮化下。
16.治中耳炎:使君子、明矾、冰片适量(比例为4:3:1),将使君子数枚,撬一小孔,分别塞入黄豆大的明矾一块,烧至明矾溶化,加冰片少许,共研末,先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洗患耳,擦干,再将药粉少许吹入患耳内,每日1次,轻者用药1次,重者2~3次即愈。
17.治脱肛:使君子捣烂后加入适量饴糖(即麦芽糖),制成丸药;每丸3克,炖瘦猪肉60~150克,3天服药1次,3次为一疗程。
18.治虫牙疼痛:用使君子煎汤。频频漱口。
临床应用
1.治疗蛔虫病
使君子用于驱蛔,近代作了较多观察,但结果不尽一致。据数十例至数百例的报告,服药后的排虫率自30左右至86%不等,大便复查虫卵阴转率一般约在30~40%上下,但亦有低至15.4%的。有人认为服药后多数患者蛔虫不能1次驱净,有重复用药的必要;但也有指出,反复用药并无多大裨益。
用法:使君子仁(生仁或炒至香脆)嚼碎吞服,或然干研末开水送服,亦可制成煎剂服用。每日1决于空腹时或食后2小时左右服下,或每日2~3次分服,或连服2~3日。部分病例 服后曾加服泻剂。
剂量:有按每岁1粒服用的,有按每岁1克或每岁加1克(例如2岁为3克,3岁为4克,余类推)给药的,有按每公斤体重0.5克计算为1日量的,亦有按年龄大小给服5~10克不等的。但似以1岁1克或1岁加1克,最高量不超过10或16克;及按年龄大小给服10克(12岁以下)或20克(13岁以上)者效果较好。疗效高低与用法、剂量等有一定关系。煎剂效果不及原药吞服高,但副作用则较小。1次顿服较分次服用效果为佳。连服2日或3日并不比单次服用的疗效显著。剂量与疗效成一定的正比关系,用量小的(如1岁1粒)较用量大的(如1岁1克)疗效为低,副作用也较小。加服泻剂有谓可增加效力,但亦有认为易引起呕吐反应,无加用必要。
副反应:最常见的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一般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
2.治疗蛲虫病
将使君子仁炒熟,于饭前半小时嚼食。小儿每日3~15粒,,成人15~30粒,分3次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隔1月再服一疗程。服药前后忌饮浓茶。一般经1~2疗程,症状即可消失。
3.治疗肠道滴虫病
将使君子炒黄,成人嚼服,儿童研末服。
剂量:1岁以内每日1钱,1~2次分服,1~3岁每日服1.5钱,成人日服1次,每次5钱,连服3~5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隔3~5天后再服1~2个疗程。观察7例,其中成人3例,经一疗程治愈;婴儿4例,经2~3疗程治愈。
用药禁忌
1、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2、《纲目》:忌饮热茶,犯之即泻。
3、《本草经疏》:忌食热物。
4、《本草汇言》:脾胃虚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则发呃。苟无虫积,服之必致损人。
5、《岭南采药录》:使君子,生食太多,令人发呃逆,儿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日夜不止者,惟用其壳煎水饮之,即止。
化学成份
种子含使君子酸钾,并含脂肪油20~27%。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亚油酸9.0%、肉豆蔻酸4.5%、花生酸、甾醇。种子尚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戍聚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生物碱如N一甲基烟酸内盐、脯氨酸等。果壳也含使君子酸钾。花含矢车菊素单糖甙。种子含使君子氨酸约0.5%,在种子中成钾盐,即使君子酸钾。此外,尚含胡卢巴碱约0.18%,还含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1-脯氨酸、1-天冬素、脂肪油、吡啶、K+、Na+、SO4=、和D-甘露醇等。
使君子的园林用途
- 使君子花清香艳丽,叶浓绿密集,藤蔓1-2丈,可作绿篱和绿蓬,还可制作成两米内的中型盆景,是园林中观赏的好树种。 花繁叶茂,轻盈优雅,芳香醉人,在园林应用上是优良的藤架植物或半直立的绿化分隔带植物。在炎炎夏日,给人们清爽的视觉感受。花可作切花用。果实可供药用。
使君子的文化背景
-
历史考证
使君子始载于《南方草木状》,原名留求子,云:“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似诃梨勒而轻,及半黄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枣,核大。治婴孺之疾。南海交趾俱有之 。”《开宝本草》始名使君子。《本草图经》云:“使君子生交、广等州,今岭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叶青,如两指头长二寸,其茎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长一寸许,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其壳青黑色,内有仁白色,七月采实。”
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一
相传,三国时刘备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面色萎黄、四肢枯瘦。浑身无力,肚子胀得像面鼓,一叩“嘭嘭”直响。刘禅还经常哭着,闹着。要吃黄土、生米一类的东西。一天,日丽风和。刘禅要去野外玩耍,刘备便派两名士兵带他去附近玩玩。谁知,天色将黑回家后,刘禅突然又吐又泻,两手捧着肚子直是喊疼。当刘备向两个士兵问明情况时,刘禅疼得愈加厉害了。两士兵瞧见刘禅又哭又叫,果腹而滚。吓得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刘备忙问他们刘禅到底在外边吃了什么,其中一个士兵战战兢兢地跪拜道:“……小公子看见一种野果,哭喊着要采摘。小的们劝他不住,就让他摘几颗拿着玩。谁知,……”刘备一听,认为刘禅是吃野果中毒。立叫两个士兵忙去找医生。
谁知那两士兵出门后不多时,刘禅拉下了许多蛔虫和蛋花样东西后,便不哭不闹,安静了许些。还嚷着说肚子饿。刘禅喝了半碗稀粥,又拉了些蛔虫,然后便独自玩了起来。等医生赶到时,刘禅早就安安静静地睡熟了。日后,刘禅的肚子软了,黄土、生米一类的东西也不要吃了。
刘备眼看着儿子的身体日渐好起来,兴奋不已。暗自思想,定是那种野果治好了儿子的怪病。他便急切地又命那两个士兵带了十几个人,到野外采集那种不知其名的野果。采后把它晾干,碾成粉末,散于民间,医治像刘禅一样的怪病。果真有效。于是,百姓便抬着猪羊,敲锣打鼓,喜笑颜开地来到刘备军中致谢。刘备拿出状似橄榄,有棱有角的野果问及大家这叫什么名字,百姓却摇头不知。这时,只见一书生模样的人挤入人群。大声言说:“既然这野果不知其名,而最先品尝此果的人是刘使君的公子。
就不妨称它‘使君子’吧!”众人一听,连连击掌称好!
民间传说二
相传北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一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而且乐于救助穷苦百姓,深受乡邻的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蘑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这种果实形状很像中药山栀,又有些像中药诃子。他将果实的外壳剥去尝了尝,发现其味道甘淡,却有芳香之气,于是摘了一些带回家。因采回的果实尚未干透,他担心药物放久了会变质发霉,便将果实放在锅中炙炒。不一会儿,锅里溢出一股芳香之气,馋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郭使君无奈之下,只得拣出炒熟的四五枚给孙子吃。谁知道,第二天早晨孙子在大便时竟然排出几条蛔虫。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余枚果实让孙儿吃了。不料未到一个时辰,孙儿一个劲地打嗝、呕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陈皮、甘草等药来解毒。几天后,他又减半量给孙子服用,这次孙子又顺利地排出几条蛔虫。从此,郭使君凡遇到虫积、疳积的患儿,就酌量使用这种果实去医治,多获良效。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就给这种药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使君子”。
使君子的花语
- 使君子的花语: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