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小垂头菊的功效与作用

小垂头菊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3 19:27:13

小垂头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CremanthodiumhumileMaxim的全草或花序。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及*等地。具有疏风清热,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身肿。

小垂头菊

功效作用

功能

疏风清热,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身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相关论述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镇静,退烧,消炎。治全身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胆疫疽症:雪上一枝蒿一两,金色诃子二两,牛黄三分,麝香四分,矮垂头菊一两。其中麝香与牛黄单独研末,并泡于温水中,余下的混合研成细粉,过筛,用麝香与牛黄溶液制成丸,早晚各服三至四丸。(《藏医医诀补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皱缩成团,冠毛白色,多数与总苞片近等长,花序直径1.2-1.7cm,总苞墨绿色,披针形,无毛,长约10mm;舌状花一层,黄色,皱缩,完整的舌片条状披针形,有平行直脉纹数条;管状花长约8mm,黑褐色,先端5浅裂,雄蕊5,聚药,暗紫色,柱头2裂,黑褐色。瘦果长圆形,长6-7mm。体轻,质软。气芳香,味微甘。以色黄、气芳香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矮垂头菊。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肉质,生于地下茎的节上,每节2-3。地上部分的茎直立,单生,高5-20厘米,上部被黑色和白色有节长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径2-3毫米,无枯叶柄;地下部分的茎横生或斜生,根茎状,有节,节上被鳞片状叶及不定根,其长度随砾石层的深浅和生长的年龄成正相关。无丛生叶丛。茎下部叶具柄,叶柄长2-14厘米,光滑,基部略呈鞘状,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有时近圆形,长0.7-6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全缘或具浅齿,上面光滑,下面被密的白色柔毛,有明显的羽状叶脉;茎中上部叶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卵形至线形,向上渐小,全缘或有齿,下面被密的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下垂,辐射状,总苞半球形,长0.7-1.3厘米,宽1-3厘米,被密的黑色和白色有节柔毛,总苞片8-12,1层,基部合生成浅杯状,分离部分线状披针形,宽2-3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舌状花黄色,舌状椭圆形,伸出总苞之外,长1-2厘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管部长约3毫米;管状花黄色,多数,长7-9毫米,管部长约3毫米,檐部狭楔形,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长圆形,长3-4毫米,光滑。花果期7-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及*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草地和多石砾的山坡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