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皮,中药名。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本品善清热燥湿。
3、西医诊为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湿疹、手足癣、体癣、疥疮属于湿毒内蕴者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属于肝胆湿热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风湿热痹阻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外用:适量。
化学成分
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胡芦巴碱、胆碱、谷甾醇、白鲜脑交酯、稗皮酮、黄柏酮、黄柏酮酸等。
药理作用
本品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白鲜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小剂量白鲜碱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本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2、《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良。”
3、《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可配苍术、苦参、连翘等;治湿疹、风疹、疥癣,可配苦参、防风、地肤子等,煎汤内服、外洗。
2、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茵陈等,如茵陈汤(《圣济总录》);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可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常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
鉴别用药
苦参与白鲜皮:二者均苦寒而清热燥湿止痒,治湿热黄疸及湿疹疥癣,常相须为用。然苦参既入心肝胃,又归大肠与膀胱,兼杀虫利尿,治湿热泻痢、湿热便血、肠风下血、痔疮出血、带下阴痒、湿热淋痛及小便不利;并能抗心律失常。白鲜皮则归脾胃经,兼祛风、解毒、通痹,治湿热疮毒及湿热痹痛。
相关药品
湿毒清胶囊、皮肤康洗液。
相关方剂
白鲜皮散(《圣济总录》)。
药膳食疗
双白祛风汤:
1、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慢性湿疹、荨麻疹。
2、原材料:白鲜皮9克,白蒺藜12克,乌梢蛇9克,生地12克,防风9克,当归9克,甘草6克。
3、做法:将上述所有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约至没过所有药材为止,开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续煮30分钟左右即可。
4、用法:每次一小碗,分早、晚2次服用。方中白鲜皮祛风,为君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刮去粗皮纵向割开,剥取根皮,干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栓内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100μm,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5-3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酮对照品和梣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3: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根皮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高达1m。全株有特异的香味。根肉质,多侧根,外皮黄白至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cm,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长1-2.5cm,基部有线形苞片1枚;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宽约2mm,基部愈合;花瓣5,色淡红而有紫红色线条,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约25mm,宽5-7mm,某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颗,近球形,直径约3mm,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及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
道地产区
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土坡灌木丛中,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耐寒,怕旱,怕涝,怕强光照。
繁殖方式
块茎繁殖。
栽培技术
栽种期9月中、下旬-11月上旬,尤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适期。选当年生块茎呈扁球形、色淡黄、芽眼多、健壮无病虫伤疤、横径约1.4-1.6cm、组织较幼嫩者作种用。栽种前块茎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稍晾干,随即栽种。条栽或穴栽,以条栽为好。按行距20cm开浅条沟,沟深6-7cm,块茎交互栽种2行。芽头向上,栽种不宜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出苗。边种边覆土,上盖草木灰或土杂灰一层。每1hm2用种量900-1125kg。
病虫防治
1、霜霉病:3月开始发病,多发生在叶部,叶初生褐色斑点,渐在叶背产生1层霜霉状物,使叶片枯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信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射。
2、菌核病:3月中旬发病,为害茎基部,初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梭形病斑,严重时茎基腐烂,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见菌丝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炭混合后撤入畦面,或用5%氯硝铵粉剂撒施。
3、锈病:3月上、中旬发病,在初期叶现黄绿色病斑,后变黄褐色,叶背或茎上病斑隆起,散出锈色粉末,可用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射。
4、病害还有白绢病为害。虫害有地老虎为害幼苗及块茎,另有蝼蛄、金龟子幼虫、种蝇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