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天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竹黄,中药名。为禾本科簕竹属植物青皮竹BambusatextilisMcClure、簩竹属薄竹SchizostachyumchinenseRendle等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青皮竹,分布于广东、广西,现华东、华中、西南各地广为栽培;薄竹,产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之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癫痫,中风痰迷,热病神昏,痰热咳喘。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化痰,凉心定惊。
主治
小儿惊风,癫痫,中风痰迷,热病神昏,痰热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研末,每次0.6-1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相关论述
1、《蜀本草》:“制石药毒发热。”
2、《日华子》:“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塞壅嗽,惊风潮搐,及蛊毒、中暑,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一钱,辰砂、麝香(各别研)各半两,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锉,炒干用)。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小儿药证真诀》抱龙丸)
2、治小儿急惊风瘹,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3、治诸般疯狂癫痫,痰迷心窍等症,川郁金一两,天竺黄一两,雄黄五钱,白矾三钱。上为细末,用不落水猪心血,捣匀为丸,如桂圆肉大。每日以石菖蒲五分煎汤调送一丸。药用朱砂为衣。(《春脚集》抱胆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砍取竹竿,剖取竹黄,晾干。竹黄由于自然产出者较少,大多采取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另,用在青皮竹上人工打洞的方法,也能形成竹黄。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过罗去灰屑,用时捣碎。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多角形的片块状或颗粒状,大小不一,有的仅长1-2mm。表面发白色、乳白色、灰褐色或灰蓝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吸水性强,置于水中有气泡产生,不溶于水。气微,味甘,有清凉感,舐之粘舌。以片块大、色灰白、光亮、质细、体轻、吸湿性强者为佳。
2、饮片性状:呈不规则多角形的片块状或颗粒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乳白色、灰褐色或蓝灰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吸水性强,置水中有气泡产生。气微,味甘,有清凉感,舔之粘舌。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簕竹属植物青皮竹、簩竹属薄竹等。
形态特征
1、青皮竹,竿高8-10m,直径3-5cm,尾梢弯垂,下部挺直;节间长40-70cm,绿色,幼时被白蜡粉,并贴生淡棕色刺毛,后变无毛;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7-11节开始,以数枝或多枝簇生,*1枝略较粗长。箨鞘早落;箨耳较小,不相等,大耳狭长圆形至披针形;箨舌边缘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叶鞘无毛,背部具脊,纵肋隆起;叶耳通常呈镰刀形,边缘具弯曲而呈放射状的䍁毛;叶舌边缘啮蚀状;叶片线状被针形至狭披针形,一般长9-17cm,宽1-2cm,先端渐尖具钻状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鲜时暗紫色,干时古铜色;小穗含小花5-8朵,顶端小花不孕;颖仅1片,具21脉;外稃椭圆形,具25脉;内稃披针形,具2脊,脊间10脉;鳞被不相等,边缘被长纤毛;花丝细长,花药黄色,子房基部具柄,花柱被短硬毛,柱头3,羽毛状。2、薄竹,竿高5-8m,直径2-3cm。节间长30-45cm,上半部于幼嫩时被白色柔毛,老时毛落。分枝常于竿基部第3节上开始,近水平开展。竿箨幼时紫红色,老时变枯黄色,其长度常为其节间的一半;箨鞘近呈梯形;箨耳呈极狭的线形;箨舌近全缘;箨片窄三角形,先端长渐尖,边缘在近先端部分内卷。叶鞘无毛,先端带紫红色;叶耳和鞘口䍁毛具芒;叶舌近截形。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26cm,宽3-4.5cm,次脉7-9对,小横脉明显,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叶柄紫红色,无毛,长约5mm。花枝长35-40cm,节间长3-6cm;次级分枝长5-10cm,基部托以鞘状苞片,基部抱茎。假小穗先端渐尖;苞片卵状披针形,长7-11mm。小穗先端渐尖;颖2片,呈卵状披针形;不孕外稃卵状披针形,具15脉,背部中脊隆起;内稃具6脉,顶具1束短毛,鳞被3,脉纹不明显;花药基部具不等长的2裂;子房近棒状,花柱狭长,柱头羽毛状。
分布区域
1、青皮竹,分布于广东、广西,现华东、华中、西南各地广为栽培。2、薄竹,产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1、青皮竹,常栽培于低海拔地的河边、村落附近。2、薄竹,常生于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灌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