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鸢根的功效与作用

鸢根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2 21:09:58

鸢根,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m.的根茎。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

鸢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

主治

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l-3g;磨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解热作用。

3、抗过敏作用。

4、其他作用:祛痰、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顺气,缓下。治臌胀病。”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养阴止吐血,生津止渴,疗痔疮,眩晕及狂犬病。”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跌打损伤。”

4、《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敷肿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盘龙七片。

相关配伍

1、治食积饱胀:土知母3g。研细,用白开水或兑酒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2、治食积,气积,血积:鸢尾根茎9g,薏苡仁根15g,刘寄奴9g。水煎,以酒为引服。或研末,以酒调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胃热口臭:鸢尾根茎、栀子各9g,鱼腥草12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出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残叶及杂质,洗净,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节,节上常有分歧,节间部分一端膨大,另一端缩小,膨大部分密生同心环纹,愈近顶端愈密。质坚硬,断面可见散在的小点(维管束)。气微,味苦辛。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或类圆形的薄片状。直径0.8-1.8cm。周边淡棕黄色或棕褐色,具纵沟纹及致密的横环纹,并可见众多圆孔状须根痕及残留须根。切面淡棕黄色或淡灰棕黄色,可见散在的筋脉小点,有时还可见环纹。质坚,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鸢尾科植物鸢尾。

形态特征

鸢尾,又名屋顶鸢尾。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根状茎粗壮,二歧分枝,直径约1厘米,斜伸;须根较细而短。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中部略宽,宽剑形,长15-50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鞘状,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花茎光滑,高20-40厘米,顶部常有l-2个短侧枝,中、下部有1-2枚茎生叶;苞片2-3枚,绿色,草质,边缘膜质,色淡,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长5-7.5厘米,宽2-2.5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内包含有1-2朵花;花蓝紫色,直径约10厘米;花梗甚短;花被管细长,长约3厘米,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长5-6厘米,宽约4厘米,顶端微凹,爪部狭楔形,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内花被裂片椭圆形,长4.5-5厘米,宽约3厘米,花盛开时向外平展,爪部突然变细;雄蕊长约2.5厘米,花药鲜黄色,花丝细长,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蓝色,长约3.5厘米,顶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齿,子房纺锤状圆柱形,长1.8-2厘米。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厘米,直径2-2.5厘米,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林缘、水边湿地及向阳坡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