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歪头菜的功效与作用
歪头菜,中药名。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歪头菜ViciaunijugaA.Br.及短序歪头菜ViciaunijugaA.Br.var.apodaMaxim的全草。植物歪头菜,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均有;植物短序歪头菜,分布于我国东北及西北。具有补虚,调肝,利尿,解毒之功效。主治虚劳,头晕,胃痛,浮肿,疔疮。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调肝,利尿,解毒。
主治
虚劳,头晕,胃痛,浮肿,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
药理作用
1、解痉止痛作用。
2、抗胃溃疡作用。
3、降低动脉胆固醇含量作用。
相关论述
《长白山植物药志》:“补虚调肝,理气止痛,主治胃痛,体虚浮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病后体虚,豌豆花15g,小米、蕨麻各等分。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劳伤,三铃子根15g,蒸酒30g,每日服3次。(《贵州民间药物》)
3、治胃病:三铃子3g。研末,开水吞服。(《贵州民间药物》)
4、治头痛:豌豆花适量,代茶饮。(《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头晕:三铃子嫩叶9g,蒸鸡蛋吃。(《贵州民间药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清水洗净,略润,切段,干燥。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段状,茎、叶混合。茎段表面被淡黄色柔毛;叶呈碎片状,完整叶片卵形或菱状椭圆形,两面近无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歪头菜及短序歪头菜。
形态特征
1、歪头菜,多年生草本,高(15)40~100(~180)厘米。根茎粗壮近木质,主根长达8~9厘米,直径2.5厘米,须根发达,表皮黑褐色。通常数茎丛生,具棱,疏被柔毛,老时渐脱落,茎基部表皮红褐色或紫褐红色。叶轴末端为细刺尖头;偶见卷须,托叶戟形或近披针形,长0.8~2厘米,宽3~5毫米,边缘有不规则齿蚀状;小叶一对,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长(1.5)3~7(~11)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小齿状,基部楔形,两面均疏被微柔毛。总状花序单一稀有分支呈圆锥状复总状花序,明显长于叶,长4.5~7厘米;花8~20朵一面向密集于花序轴上部;花萼紫色,斜钟状或钟状,长约0.4厘米,直径0.2~0.3厘米,无毛或近无毛,萼齿明显短于萼筒;花冠蓝紫色、紫红色或淡蓝色长1~1.6厘米,旗瓣倒提琴形,中部缢缩,先端圆有凹,长1.1~1.5厘米,宽0.8~1厘米,翼瓣先端钝圆,长1.3~1.4厘米,宽0.4厘米,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线形,无毛,胚珠2~8,具子房柄,花柱上部四周被毛。荚果扁、长圆形,长2~3.5厘米,宽0.5~0.7厘米,无毛,表皮棕黄色,近革质,两端渐尖,先端具喙,成熟时腹背开裂,果瓣扭曲。种子3~7,扁圆球形,直径0.2~0.3厘米,种皮黑褐色,革质,种脐长相当于种子周长1/4。花期6~7月,果期8~9月。2n=12。2、短序歪头菜,与歪头菜相似,所不同者,从叶腋生出1至多数总状花枝,其总花梗均极短,近无梗或无梗,花序密集于叶腋,常如头状。
生长环境
1、歪头菜,生于低海拔至4000米山地、林缘、草地、沟边及灌丛。2、短序歪头菜,生于向阳山坡、灌丛、草地、林缘、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