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蚕沙的功效与作用
蚕沙,中药名。为蚕蛾科家蚕属动物家蚕蛾Bombyx mori Linnaeus幼虫的粪便。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湿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吐泻转筋,风疹、湿疹瘙痒。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和胃化湿。
主治
1、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吐泻转筋,风疹、湿疹瘙痒。
2、西医诊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病、肌肉痉挛属风寒湿热型,急性胃肠炎属湿浊中阻型,荨麻疹、皮肤瘙痒属风邪在表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纱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炒热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
本品含叶绿素、植物醇、β-谷甾醇、胆甾醇、麦角甾醇、蛇麻脂醇、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促进造血,预防和治疗化学物质与辐射造成的白细胞减少。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3、此外,蚕沙还有一定的抗放射、抗肿瘤、抗补体、免疫抑制、加速创口愈合、保肝等作用。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2、《本草求原》:原蚕沙,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者,《千金方》单用蒸热,更熨患处。
2、治风湿寒痹,配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同用。
3、治风湿热痹,肢节烦疼,与防己、薏苡仁、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4、治湿浊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常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3、治风疹,湿疹,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相关配伍
1、蚕沙配防己:蚕沙味辛性温,可散可通,能祛风湿,舒筋急而止痛;防已辛能宣散,苦寒降泄清热。二药合用,能祛风湿,清热通络止痛。适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2、蚕沙配黄连、吴茱萸:黄连、吴茱萸配伍组成左金丸,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制酸解毒,善开肝郁,厚肠止泻;蚕沙为浊中清品,和胃化湿浊,利脾气,祛风除湿,缓拘挛,最能化湿导浊。三药配合,清疏并行,使湿与热聚去而诸症可愈。适用于肠中湿热,脘腹胀痛,泻泄,痢疾,小腿转筋等。
3、蚕沙配皂角子:蚕沙能祛风除湿,和胃化浊,宣清导浊;皂角子辛咸性燥,人肺与大肠,燥能除湿,辛能通上下关窍,子更直达下焦,通大便之虚闭。两药合用,升清降浊,逐有形之湿邪,使由大便解散。适用于湿热内蕴,腹痛,少腹硬满,大便硬结或初硬后溏者。
4、蚕沙配山楂:蚕沙化湿浊;山楂消积滞,活血化瘀。两药合用,湿浊积滞并消,分清别浊,浊化而正清。适用于子痫,蛋白尿,顽固性荨麻疹,湿疹属于胃肠有湿浊积滞者。
5、蚕沙配黄柏:蚕沙微温性燥,除湿化浊;黄柏苦寒沉降,善清泄下焦湿热,坚肾阴,泻相火。两药相配,有清热燥湿,固精止浊之功。适用于下焦湿热所致尿浊、遗精等。
6、蚕沙配薏苡仁:蚕沙醒脾开胃,祛湿化浊,兼能舒缓筋脉;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兼能舒筋缓脉。两药相配,既能祛湿浊以止吐泻,又能舒筋脉以治挛急。适用于霍乱吐泻,转筋腹痛等。
药膳食疗
香砂酒:
1、功效:化湿浊、通痹。主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闭经,证属寒湿浊痰饮结聚,阻于胞脉。症见经闭不行、带下多或形体肥胖、喉中痰阻、脘腹胀满等。
2、原材料:蚕沙500-600g,米酒100L。
3、做法:将铁锅洗净,放炉火上烘干。再把蚕沙放锅内炒至微黄。将蚕沙置于玻璃瓶内,加入米酒。加盖密封,浸泡1周后即可饮用。
4、用法:每次3ml,每日2-3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及桑叶碎屑。生用。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蚕沙呈颗粒状六棱形,长2-5mm,直径1.5-3mm。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沟及横向浅沟纹。气微,味淡。以粒大、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饮片性状
参见药材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