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浙皖粗筒苣苔的功效与作用
浙皖粗筒苣苔,中药名。为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浙皖粗筒苣苔BriggsiachieniiChun的全草。植物浙皖粗筒苣苔,分布于我国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及江西东部。具有解表,祛风,活血,消肿毒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小儿惊风,筋骨酸痛;外用适用于痈肿,无名肿毒,外耳渗出性湿疹。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表,祛风,活血,消肿毒。
主治
感冒头痛,小儿惊风,筋骨酸痛;外用适用于痈肿,无名肿毒,外耳渗出性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取汁滴耳。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惊风、感冒头痛,佛肚花全草12-15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外耳道渗出性湿疹,鲜佛肚花全草捣烂,取汁滴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浙皖粗筒苣苔。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有柄;叶片椭圆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5.2厘米,顶端钝,基部宽楔形,稍不对称,边缘有锯齿,上面密被灰白色贴伏短柔毛,下面沿叶脉密被锈色绵毛,其余部分疏生灰白色贴伏短柔毛,侧脉在下面隆起;叶柄长1.2-4厘米,被锈色绵毛。聚伞花序2次分枝,1-2(-3)条,每花序具1-5花;花序梗长11-17厘米,疏生锈色绵毛;苞片2,狭倒卵形至线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宽3-5毫米,顶端锐尖,近顶具2-3齿或近全缘,外面上部疏生柔毛,下面密被锈色绵毛。萼长8-10毫米,5裂至基部,有时裂至中部,裂片卵状长圆形,宽3-4毫米,顶端渐尖,具3-4齿或近全缘,外面密被锈色绵毛,内面近无毛。花冠紫红色,长3.5-4.2厘米,外面疏生短柔毛,内面具紫色斑点,下方肿胀;筒长2.8-3厘米,直径1.7-1.9厘米;上唇2深裂,裂片圆形,长约5毫米,宽4毫米,顶端圆形,下唇3裂至中部,裂片长圆形,长7毫米,宽5毫米,顶端圆形。上雄蕊长约1.6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4毫米处,下雄蕊长1.2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6毫米处,花丝线形,被微柔毛至近无毛,花药肾形,长1.2毫米,顶端不汇合;退化雄蕊长3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毫米处。花盘环状,高约3毫米,直径约3-4毫米。雌蕊长1.4厘米,子房狭线形,长约9毫米,无毛,花柱短,长约2毫米,被微柔毛,柱头2。蒴果倒披针形,长5.5-6厘米,直径4-7毫米,无毛,顶端具短尖头。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长见习
生于潮湿岩石上及草丛中,海拔500-1000米。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网脉旋蒴苣苔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23
- 紫花苣苔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22
- 浙皖粗筒苣苔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