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彩雀的介绍
- 香彩雀为玄参科香彩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又名天使花、蓝天使,是夏季花卉新品种。
它具有花色丰富而艳丽,有白、红、粉红、粉紫、蓝紫等花色,花期长的特点,花朵虽小,但花色淡雅,花量很大,而且开花不断,观赏期长,并且不留残花。养护容易、耐盐碱等、对高温高湿的气候也有极强的适应性,养护非常容易,是一种优秀的草花品种。
香彩雀常作一年生栽培,盆栽株高25--35cm,地栽株高40--60cm冠幅30---35cm。分枝性强,株型紧凑丰满。
香彩雀花期7-9月,6月底有初花。花色有紫,粉,白等。
香彩雀的形态特征
- 香彩雀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0~60cm,全体被腺毛。叶对生或上部互生,无柄,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具尖而向叶顶端弯曲的疏齿,花单生叶腋,花瓣唇形,上方四裂,花梗细长。
香彩雀植株高度约30~70公分,唇形花瓣,上方花瓣呈四裂,全年开花,以春、夏、秋季最为盛开,花色有紫、淡紫、粉紫、白等。蒴果,种子细小,少见结果。
花期6~9月,高温地区全年开花。
香彩雀的生态习性
- 香彩雀喜温暖、耐高温、不耐寒,对空气湿度适应性强,喜光,宜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香彩雀的栽培技术
-
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要求无土,无菌,排水良好的介质,可用草炭和蛭石以2:1的比例混合,pH值5·5--6·5,Ec值小于0·75ms/cm.
种后不需覆盖。发芽温度20--24°c,生长温度18--26°c。湿度90--95%。从子叶露出开始,喷施50-75ppmd的氮肥,并逐渐加量,另要用3000--5000ppm b9控制株高和增加分枝。发芽天数4--7天,育苗周期6--7周。
盆栽管理
介质用草炭:蛭石:(或珍珠岩)园田土为2:1:1,ph值5·5~6·5,加适量常效复合肥,温度16~28°c。两周后用矮壮素控制株型。香彩雀分枝性好,整个过程不需摘心。播种到开花需14--16周。
容器栽植
在穴盘播种发芽后移栽入营养钵培育,可用于花坛,自然花镜的组合元素之一,也可以作为组合盆栽中的一部分。
湿地植物应用
香彩雀对于水生栽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用于公园、绿地水域造景,可栽植于浅水域中,景观效果良好。
香彩雀的繁殖方式
- 香彩雀繁殖的方式用播种或扞插,成活率极高,春至秋季皆为适期。性喜高温多湿,栽培处最好是接受全日照比较好,微遮阴处也可,栽培土壤不拘,排水良好就合。
种子繁殖丸粒化种子,1000s/g。
1.多年生草本。有「扞插种」及「有性繁殖种」两种。前者株高50-70cm;後者株高25-30cm。全株密被细毛。
2.枝条稍有黏性,叶片枝干上有油腺,具有类似牙膏粉的味道。叶片为狭长形,对生,叶缘呈浅缺刻,有明显的叶脉。
3.花为腋生,唇形花瓣,花期长,全年开花,以春、夏、秋季最为盛开。色有紫、淡紫、粉红、白等。
4.「扞插种」不结种子;「有性繁殖种」才有种子。
香彩雀的品种分类
- 香彩雀花生叶腋,由下而上逐渐开放,花瓣唇形,上方四裂;花色有浓紫、淡紫、粉、白,还有双色。版纳植物园就保存了其中两种花色的品种。
香彩雀的分布区域
- 香彩雀原产南美洲,我国广东、海南等地有栽培,现栽培的是近几年在西方出现的新品种。
由于其良好的观赏性和耐高温高湿的特性,在炎热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香彩雀的作用用途
-
观赏价值
香彩雀花朵虽小,但花型小巧,花色淡雅,花量大,开花不断,观赏期长,且对炎热高温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性,是优秀的草花品种之一,即可地栽,盆栽,又可容器组合栽植。
盆栽作用
香彩雀可做花坛、花台,因其耐湿,也有人把它当作水生植物栽培。
水培观赏
除了盆栽、地栽的陆生栽培,香彩雀还能适应水生栽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2003年引种种植于浅水中,长势良好;厦门经过几年的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由于其良好的观赏性和耐高温高湿的特性,香彩雀也作为北京奥运用花品种大量使用。
香彩雀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
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
日常茶饮
香彩雀也可以为茶饮,一般是用来增加茶汤的色泽。
香彩雀的花语
- 香彩雀的花语:纯真、幸福。
标签: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玄参目玄参科香彩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