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石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石黄连,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角状耳蕨Polystichumalcicorne(Bake.)Diels的全草。分布于四川、贵州。具有散瘀消肿,止血之功效。用于外伤肿痛,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消肿,止血。
主治
用于外伤肿痛,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散瘀,止血、消肿的功效。用于外伤出血。”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鳞毛蕨科植物角状耳蕨。
形态特征
植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短而斜升,顶端及叶柄至叶轴密被通常伏贴的棕色、卵形或阔卵形、边缘流苏状的膜质鳞片。叶簇生;叶柄禾秆色,长7-30厘米,基部直径1-2毫米,上面有沟槽;叶片长卵形,顶端短渐尖,基部不缩狭或略缩狭,通常椭圆形,长18-35厘米,宽6-12厘米,三至四回羽状细裂,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有侧生羽片18-25对,叶轴上面有深沟槽;羽片向上斜展,镰刀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有短柄或无柄,羽轴两侧有自上往下渐变狭达中部以下的狭翅,上面有深沟槽,下面疏被与叶轴鳞片形态相似但较小的伏贴的鳞片;小羽片6-10对,略向上斜展,矩圆状卵形,长5-15毫米,宽2-8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下延形成具狭翅的短柄,两侧羽状深裂至全裂形成2-5对矩圆状卵形或倒卵形的裂片,基部上侧的1枚小羽片稍大,通常与叶轴平行,基部下侧的裂片稍大,二叉状半裂或浅裂,或羽状深裂形成两对二回裂片,其余的裂片不同程度地三裂、二叉状分裂或不分裂,偶见基部上侧的第二枚裂片也深裂成二对二回裂片;基部上侧的二回裂片有时再次分裂成等长或不等长的两个小裂片;二回裂片及羽片顶部的裂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锐尖头,各有不达顶端的小脉1条。叶草质,干后绿色,上面色较深;叶轴禾秆色,上面有沟槽,下面被相当多的棕色、阔卵形、边缘啮蚀状、贴生的膜质鳞片;羽轴绿色,上面有沟槽,下面疏生与叶轴上相同但较小的鳞片;叶脉下面疏被狭披针形或近节毛状的细小棕色鳞片。孢子囊群细小,生于小脉顶端,无囊群盖。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1500m的溪边湿石或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