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神圣之花——荷花

神圣之花——荷花

植物百科2022-04-20 19:51:37

荷被称为“活化石”,它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大约100004500年前,地球大部分被海洋、湖泊或沼泽覆盖,气候的变化,灾害的频繁,大部分植物在地球上消失了,而荷花这种水生植物,则经受住严酷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黄河、长江等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原始人类出现后,它们发现荷花的果实和根节不仅可以食用且甘甜可口,渐渐地荷为人类生存提供充饥的食品,这也在我们祖先中形成了人类生存的象征。
莲花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佛经中记载,释迦佛降生之前,出现了八处瑞相百宝群集,祥和悦耳,尤有大池塘中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劳花。释迦佛降生脚踏莲花。佛经还记载“莲花王子”,“莲花夫人”的故事。
佛教为何以莲花为其象征物?追溯一下佛陀的发祥地——古印度。印度地处亚热带,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非常喜爱绿荫碧水。水面上碧荷托着粉红、洁白的莲花,迎风摇曳,这情景多么赏心悦目,也适应当地风土民俗及人们审美意识。释迦牟尼佛主张种姓平等,以俗语传道,随机施教,示法中以荷花为喻,也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正是因为荷花在污不染,洁身自处的品格,引导教化众生超凡脱俗是最好的说法比喻。
佛陀成道后,初转*时坐位称之“莲花坐势”,因而,后来的佛教艺术常以象征手法表现这些题材。摩耶夫人坐在莲花上,周围有六牙小白象向她喷水,代表“入胎”,有时只用一朵莲花就代表了这一变相。在一幅转*雕像中,佛陀端坐在一朵大莲花上,位于池*,小莲花围绕佛陀开放。在阿旃陀壁画中,有一幅著名的《持莲花菩萨》画,头高高的宝冠,上有缕金的莲花,右手持一朵莲花,菩萨双目下垂,凝视着手中的莲花,面部表情安祥闲适,内心世界圆觉无得,达到了宁神的境界。
随着佛教在中国大地的传播与发展,对荷花的崇拜则从表向扩展到佛教教理中的内伸层面,把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陀的教义,开示说法相类比,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神圣的完美礼尚。
佛陀有四德——常、乐、我、净。所谓常,是指常住不离,具有“历三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之德性;所谓乐,是指佛陀绝断了烦恼,乐于涅####之净土;所谓我,是指佛陀虽在人世间,但已忘记了凡夫的“小我”,而具宇宙恒常的“真我”;所谓净,是指佛陀远离人世间的垢污而无染,犹如清净的大圆镜,了无纤翳。佛经载文将莲花总结为“四义”与“四德”相应。据《华严经》说大莲花者·····中有四义:
一. 如莲花,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二. 如莲花,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
三. 如莲花,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
四. 如莲花,有四义: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苦集灭道——四谛之法,虽然初步对小乘浅近之机的法门,但其理则通于大小一切佛法。《四教义》卷二:“所言苦者,逼切为义。无常三相,逼切色心,故名为苦。·····所言集者,招聚为义。烦恼业合,能招聚生死苦果,故名为集。····所言灭者,灭无为义,无有子果二缚,故名为灭。所言道者,能通为义,戒定智慧,能通至涅****,故名为道。用莲花譬四谛者,乌皮譬内苦,白肉譬界内集,泥譬界外集,水譬界外苦,道灭可知。莲藕茎叶等,譬俗;莲藕茎孔空,譬空;四微拟常乐我净,譬中道第一义谛,此为三谛者”。
荷花开于6月至8月间,单朵花时期只有三、四天,荷花大多早上开、下午闭。花谢后,
膨大的花朵发展成莲蓬。莲蓬有3-30个莲室,一个心皮形成一个椭圆的莲子,莲花与莲蓬同时并存。经曰:“唯比荷花,华果俱多,可喻因含万行,果圆万德。·····又以此花,喻佛法界迹本两门,各有三喻。喻迹者,一花生必有于莲,为莲而花,莲不可见,此譬约宝明权,意在于实,无能知者;二、花开故莲现,而须花养莲,譬权中有实,而不能知。·····三、花落莲成,即喻废三显一,唯一佛乘,直至道场,菩萨有行,见不了了,但如花开,诸佛以不行故,见则了了,譬如花落莲成,此三譬迹门。”
《三藏法数》还把莲花的优点与菩萨的“十善”相比,做了更加细致的概括。
莲花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 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
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五浊,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二、 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花,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三、 戒香充满。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花开敷,妙香广布,遐尔皆闻也。
四、 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花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五、 面相熙怡。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花开时,令诸见者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六、 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诸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比喻莲花,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七、 见者皆吉。菩萨善行功成,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花,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皆吉祥也。
八、 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花开敷而华果具足也。
九、 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花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六根者,即眼、耳、舌、身、意。)
十、 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花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花之想也。荷花的清秀洁净的特性引伸到佛陀的精神中,莲花便得到升华。
佛陀手拈优钵罗花(金莲花)示众,头陀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体会到其中奥义——正法
眼藏。佛陀借着莲花来表示禅意,“正法眼藏,涅 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以莲花为佛经之名的《法华经》,乃《妙法莲花经》之略称,自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翻译出后,即流传于当世。《妙法莲花经》经题:妙,名不思议也;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也;莲花者,譬权实之法也。莲以譬实,华以譬权,有施、开、废三义。施者,为莲花故,譬为施权;开者,华敷譬开权,华现譬显实,废者,花落譬废权,莲成譬立实。实相妙法,巧喻莲华,内则直指乎一心,外则该通乎万境。
从凡到圣荷花的魅力无与伦比,人类应借助荷花的高尚品格,净化情操,利乐有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