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
盆景中的虚与实
盆景中的虚与实
“虚实”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法则,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术语。盆景被誉为“立体的画”,在空间布局及表现手法上与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巧妙运用“虚实”这一矛盾关系,会丰富作品的生动性、灵动性,并提升作品的内涵。现以作品《高山流水》(图1)为例加以说明。
图1 高山流水 五针松 石灰石 130×115厘米 张志刚作
四棵松树,十块石头,一堆泥土,数丛小草,构建了简洁而又富于情境的画面,令人浮想联翩——在高山林深处,天池湖畔,伯牙操琴,演绎着千古绝唱,余音绕林,响彻云霄。从画面中可使人感受到松之舞动,水之激荡,琴声之悠扬
盆景中的“实”通常是指有形的物象,“虚”指无物的空白(图2)。二者关系多是就感观而言,有时也是可以转化的。
图2 盆景构图如同绘画,又有别于绘画。同者要注意二维的画面感,如把盆景变成一幅黑白图片,画面中黑色区域(有形部分)为实,留白部分为虚。无虚不以显实,无实不能达意。不同者盆景是立体空间布局,不仅要突出正面效果,还要兼顾其他观赏面的效果以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盆景是造型艺术,其制作过程是对有形物质的塑造,却也脱离不了对虚空的布设,绘画中叫做“留白”。树木盆景若没有“留白”,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也无法体现树体的纵深空间。若枝条簇拥为一团,则简单少趣,索然无味。所以说盆景多变的景致效果一定是在空间的虚实变化中得以展示的。“无虚不以显实,无实不能达意”,可见虚化空间的重要性。
盆景中的“虚”与“实”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相辅相成,这样的盆景作品才能给观者留下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高山流水》中的林木、石头、摆件、土丘是实,水域、天空是虚;水域针对陆地是虚,但对于松林是实,已变为陆地的一部分;驳岸是水域和陆地的分界线,石岸相对于土丘和水面是实,后二者为虚。通常布景要在土丘和水域中加点石,这些石头的布设即为“虚中有实”。虽然只有数块,但使陆地、水域交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又显山林之野趣,这便是“虚实相生”(图3~5)的效果。
图3 水旱盆景创作要“有天有地”,“天地”之间要留有“空白”,因为空间产生美。林下虚空而显松之伟岸高拔,松之高大方显林之深,水之阔
图4 盆景中的虚实关系是可以转化的。画面中水域针对陆地是虚,但对于松林而言已变成陆地的一部分,则为实
图5 树体间的“虚实相生”,主要指枝片的布局穿插,前后、上下错落,疏密有致,通常前虚后实或前实后虚。每个枝片要做到“既观骨,又观叶”,虚实洒脱,漏透空灵
中国盆景讲究诗情画意,注重内涵的表达。也就是说盆景不仅要美,更重要的还要体现景外之美,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些通过作品的意境使观者产生想象的空间,称为虚境。相比之下,作品的外貌则为实境。
盆景的创作要虚实结合,例如《高山流水》的题名就是“虚景实写”,它是由春秋时期“伯牙鼓琴”的典故衍生的——山巅林深处,俞伯牙身为周围美景所陶醉,在天池湖畔抚琴而奏,一曲《高山流水》跨过高山,飘向大海,悠扬宛转的旋律在天地间回荡,成为千古绝唱。
曲是通过琴演奏的,作品中的曲为虚,景为实,虚实相接,一脉相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中不难看出“虚境”也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是靠实境生发出来的,是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中国盆景所谓的意境。虚境通过实境来诱发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在盆景的创作过程中,“虚与实”的空间处理贯穿始末,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通常与“疏密、聚散、向背、轻重、险稳、张弛”等相伴而行,因此在布局时,要着眼全局,并且要拿捏好分寸,做到虚实有度,方能虚实相生,虚实相宜,妙造自然,回味无穷(图6)。
图6 盆景中“虚实相宜”的原则是依据均衡法则而来的。若将画面中分,左右两方不等形而求等量,以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就要在取势布局上从主次、向背、聚散、疏密、动静、奇正、险稳等诸方面处理关系,虚实相生,以达到轻重相衡、变化统一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水肥在盆景管理中的重要性详细阅读
2023-02-17
- 异叶南洋杉盆景的制作与管理详细阅读
2023-02-14
- 雪艾盆景的制作与管理详细阅读
2023-02-12
- 红豆杉盆景的制作与管理详细阅读
2023-02-11
- 盆景制作中什么是三枝技法?如何进行三枝技法的操作详细阅读
2023-02-05
- 怎么杀死水培盆景中的蚊子幼虫详细阅读
2023-02-05
- 山水盆景的制作技艺(中)详细阅读
2023-02-04
- 山水盆景植物的栽种与配件的点缀详细阅读
2023-02-04
- 借本黑松,各们盆友畅谈黑松盆景的创新与发展。详细阅读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