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9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
植物诊疗2022-04-19 19:02:20
(一)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十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1. 微生物制剂。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1984 —1986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应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马尾松虫千余公顷,效果达 90 %以上。从8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和舞毒蛾,推广面积均在 6000hm2以上。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 1 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生产多种经过注册的商品化微生物制剂。前苏联每年生物防治面积占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 50 %以上,他们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橡绿卷蛾、松尺蠖、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小蠹虫。美国、加拿大每年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云杉卷蛾的面积在 105hm 2 左右。日本的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CPV )是世界上最先注册,并商品化生产的病毒制剂,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美国和加拿大也生产有多种病毒制剂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由于病毒制剂见效慢,加入少量化学农药,便可加速害虫死亡,以提高防治效果。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生产上已应用微生物商品制剂防治根癌病和根腐病。利用白粉寄生菌可控制白粉病、锈菌寄生菌可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2. 天敌昆虫。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蠋蝽等。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全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仍是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应用面积较大。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满控制隐蔽性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双条杉天牛)、小蠹类(柏肤小蠹)、长蠹类(二齿茎长蠹)、吉丁虫和鳞翅目害虫如松梢螟、六星黑点豹蠹蛾灯),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养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养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美国十分注意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用引进天敌昆虫防治落叶松鞘蛾等害虫取得成功。法国对赤眼蜂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该国的昂莱布生物防治试验站从世界各国收集赤眼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应用赤眼蜂防治云杉卷蛾的报道,但因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未大量用于生产。
3. 益鸟。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据观察,一对啄木鸟可控制 20~30hm2 杨树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猫头鹰对林鼠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德国、前苏联等国很重视人工林中益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益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国家林分生态环境较好,益鸟保护森林的作用十分明显。
4. 性外激素的应用。 70 年代以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开始用于一些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我国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 70 %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近年来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便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由于药价偏高,飞机防治费用不断上涨,地面喷雾防治喷雾器射程不够,影响了防治效果。一些地方长期单一使用溴氰菊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治工作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用六六六粉已经扑灭的竹蝗在 80 年代有所抬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六六六的化学药剂。
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但大量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产生了严重的“ 3R ”问题,即抗药性( Resistance )、再猖獗( Resurgence )和残留( Residue )。许多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抗药性。一些主要害虫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突然回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次要害虫在天敌被杀死后突然暴发成灾。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
(三)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如 47 ~ 51 ℃温水浸泡桐种根 1 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十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1. 微生物制剂。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1984 —1986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应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马尾松虫千余公顷,效果达 90 %以上。从8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和舞毒蛾,推广面积均在 6000hm2以上。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 1 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生产多种经过注册的商品化微生物制剂。前苏联每年生物防治面积占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 50 %以上,他们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橡绿卷蛾、松尺蠖、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小蠹虫。美国、加拿大每年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云杉卷蛾的面积在 105hm 2 左右。日本的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CPV )是世界上最先注册,并商品化生产的病毒制剂,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美国和加拿大也生产有多种病毒制剂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由于病毒制剂见效慢,加入少量化学农药,便可加速害虫死亡,以提高防治效果。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生产上已应用微生物商品制剂防治根癌病和根腐病。利用白粉寄生菌可控制白粉病、锈菌寄生菌可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2. 天敌昆虫。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蠋蝽等。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全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仍是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应用面积较大。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满控制隐蔽性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双条杉天牛)、小蠹类(柏肤小蠹)、长蠹类(二齿茎长蠹)、吉丁虫和鳞翅目害虫如松梢螟、六星黑点豹蠹蛾灯),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养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养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美国十分注意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用引进天敌昆虫防治落叶松鞘蛾等害虫取得成功。法国对赤眼蜂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该国的昂莱布生物防治试验站从世界各国收集赤眼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应用赤眼蜂防治云杉卷蛾的报道,但因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未大量用于生产。
3. 益鸟。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据观察,一对啄木鸟可控制 20~30hm2 杨树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猫头鹰对林鼠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德国、前苏联等国很重视人工林中益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益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国家林分生态环境较好,益鸟保护森林的作用十分明显。
4. 性外激素的应用。 70 年代以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开始用于一些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我国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 70 %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近年来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便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由于药价偏高,飞机防治费用不断上涨,地面喷雾防治喷雾器射程不够,影响了防治效果。一些地方长期单一使用溴氰菊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治工作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用六六六粉已经扑灭的竹蝗在 80 年代有所抬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六六六的化学药剂。
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但大量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产生了严重的“ 3R ”问题,即抗药性( Resistance )、再猖獗( Resurgence )和残留( Residue )。许多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抗药性。一些主要害虫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突然回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次要害虫在天敌被杀死后突然暴发成灾。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
(三)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如 47 ~ 51 ℃温水浸泡桐种根 1 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上一篇:请教冬季玫瑰花的载培技术!下一篇:干旱和水涝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病症及防治措施(种玉米注意什么病虫害)详细阅读
2023-06-16
- 栀子花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详细阅读
2023-06-12
- 种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花生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详细阅读
2023-06-07
- 冬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术详细阅读
2023-06-03
- 盆栽月季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详细阅读
2023-05-27
- 大丽花有哪些主要的病虫害?要如何防治详细阅读
2023-05-24
- 长寿花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详细阅读
2023-05-22
- 苦瓜苗期有哪些病虫害(种植苦瓜容易发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详细阅读
2023-05-18
- 葡萄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技术详细阅读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