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诊疗 > 胡杨叶锈病的防治

胡杨叶锈病的防治

植物诊疗2022-04-19 13:36:17

胡杨叶锈病为胡杨常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粉被栅锈菌Melampsora pruinosae Tranz. 夏孢子堆0.5~1 mm,夏孢子橘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壁厚,表面密生小疣,21~28×18~21 μm,萌芽后可伸出1~4个芽管。侧丝无色,顶端膨大呈头状或短棒状,无色,长45~65 μm,顶端宽15~21 μm,壁厚1.5~4 μm。。冬孢子堆0.2~1 mm,冬孢子黄褐色,棱柱状,42~60×6~12 μm。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未成熟的夏孢子堆在芽、嫩梢及幼茎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当气温上升到12 ℃时,胡杨开始萌芽,即出现越冬病株。平均气温18 ℃时,开始发病;25 ℃时大量发病流行。在7、8、9三个月中,因苗木生长量大,枝条密集,气候湿热,有利于锈病流行,发病常达高峰。

症状

初期寄主叶片上出现淡黄小点,渐增大,颜色加深,后突破表皮,露出橙黄色夏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夏孢子堆连成片,叶片枯死。后期在夏孢子堆周围形成蜡质、褐黄或红棕色突起的片层,即冬孢子堆,形状不规则或成多角形,多连成片,大小不等。夏、冬孢子堆均生于叶两面,叶背面较多。

分布及危害

分布于*、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发生普遍,是幼苗和幼林的主要病害。危害胡杨和灰杨,危害期长达6个月。发病株率高时可达100%,病情指数达97.2,死苗率高达71.1%。

防治方法

1. 消灭越冬菌原。选择苗圃地与旧苗圃隔离1 000 m左右,以减少菌源传播和蔓延。二是根据第一年不同播种期及苗木长势,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喷1~2次1:300倍粉锈宁,可降低病菌越冬率。三是在第二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结合间苗拔除病株,或摘除病芽、病叶,集中坑埋或烧毁。

2. 控制灌溉,中耕保墒

3. 合理密植,适当疏枝

4. 清除杂草,合理施肥

5. 选育抗锈病新品种

6. 化学防治 25%羟锈宁、15%(或25%)粉锈宁为高效内吸剂,防治效果可达85%~90%。5月上中旬,第一次喷药,控制田间初发病源。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全年喷3~4次。其次是1:200倍萎锈宁、1:50倍敌锈钠、1:300倍多菌灵也有一定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