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盆景的概念及其简史

盆景的概念及其简史

植物百科2022-04-18 18:58:06

盆景的概念及其简史

1 . 盆景的概念

盆景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珍品,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它以植物、山石、土壤等为素材, 经过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以及长期的精心培育, 在咫尺盆盎之中, 集中地再现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达到“ 小中见大” 的艺术效果, 被誉为“ 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丛山数百里, 尽在小盆中”, 小小盆内, 虽仅山石几块, 树木几株, 由于布局得体, 配置得宜, 却能以少胜多, 以简胜繁, 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凝练、概括, 神形兼备地再现大自然的风貌, 并表达出作者的意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丘壑林泉中洋溢着诗情画意, 从而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盆景和盆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而言, 用盆或器皿栽植植物, 都通称盆栽或盆植。

而盆景是通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创造出来的成景艺术品。盆景中的树石通过加工剪裁, 成为微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并和盆、景架相配, 相互协调, 相互衬托, 从而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画卷。所以, 凡是制作盆景的高手, 必须胸有丘壑, 腹有诗书, 才能创作出一盆富有诗情画意的高雅幽逸的作品来。

2 . 盆景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盆景是一门特殊的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 它以盆为“ 纸”, 以树石为“绘”, 是盆栽技术与造型艺术巧妙结合的产物, 深受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绘画、雕塑、诗词等的影响, 因此它和园艺、园林、诗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 尤其是植物的生命过程, 是随着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这也就决定了盆景创作的连续性, 盆景植物的生命过程, 就是盆景的连续创作过程。同时, 因盆景体量较小, 在面积有限的盆盎之中, 要通过修剪、摘叶、抹芽、蟠扎等方法, 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所以又必须要有一定的园艺栽培技术。

盆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 常以诗的情趣, 画的意境来对树石进行剪裁, 因而盆景的创作又多受诗画的启发和影响。不少著名的诗画家如王维、白居易、苏东坡、文震亨等又都是盆景的爱好者。在历史上, 不少盆景亦是以名人名画的笔意进行再创作的, 如明代盆景常“ 结为马远之欹斜诘曲, 郭熙之露顶张拳, 刘松年之偃亚层叠, 盛子昭之拖曳轩翥。” 清代的“仿云林山树画意”, 直到现在的“ 刘松年笔意” 盆景等等。同时当代的盆景流派也是在借鉴当地画派之画理的基础上或在其技法影响下, 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如岭南盆景就是受岭南画派的影响, 讲究每一笔都有节奏, 抑扬顿挫, 笔法流畅有气, 创造了“ 蓄枝截干”的独特折枝法构图; 苏派盆景也深受文人诗词、吴门画派以及苏州造园艺术的影响, 不仅注重造型构图, 而且强调神韵意境, 咫尺盆盎之中, 充满了诗情画意。

盆景和造园艺术都是三维空间的造型景观艺术, 它们同样是大自然的艺术概括和艺术再现, 同样是自然美景与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合。古代的富豪为了不出家门而获得山林野趣, 就叠山理水、栽花植树, 营造园林而居。而经济条件较差的“ 下户”,只能采取盆景艺术手法以满足审美的需要。盆景与园林在创作原理和艺术方法上常常相互借鉴、相互渗透, 二者同源于自然, 同源于生活, 其创作规律和艺术手法可以说是完全一样

的。盆景艺术实际是园林艺术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的发展也受到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影响, 但它毕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 有自身的创作规律和需求。同时盆景艺术的局限性较大, 因为它的植物、山石等配置于一个有限的盆盎之中, 必须经常加以精心养护管理,不断加工, 才能日臻完善。

3 . 中国盆景简史

中国盆景发轫极早, 汉代以前就已显端倪。中国浙江省余姚地区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中, 曾出土两块刻有盆栽万年青状植物图案的陶器残块, 其中一长方形花盆上还刻有小圆形装饰图案, 如图1—1 所示。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

东汉时期, 人们已将自然景色移入盆盎之中, 置于室内, 以供观赏, 开始出现了以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整体艺术形象。考古发现, 在河北省望都的东汉墓道壁画上, 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 盆内栽有六枝红花, 盆下有一方形架座。考古发现的汉代陶砚以及汉晋时期流行的“ 博山炉” 中出现了模拟仙山神水的景观, 可看作中国山水盆景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意识影响广泛, 欣赏自然之美蔚然成风。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的相继兴起, 促进了同样以抒发自然情趣为主题的盆景艺术的发展。此时的盆景已开始模仿山林景象。这种“ 咫尺千里”“小中见大” 的表现技法, 对盆景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社会经济的日趋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受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山水诗、写意山水园林的影响, 人们开始将简单的盆栽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 并已掌握挖掘树木移作盆景之用的技术, 出现了山水盆景和树桩盆景, 并有以盆景作礼物馈赠亲友的记载。唐代出现了众多的关于盆景、盆池的诗咏, 如大诗人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陆龟蒙等均有盆景诗作。

宋代盆景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对盆景的布局、画意的安顿、诗情的灌注以及对石材、植物的研究逐步深入, 而意境的创造则更具匠心。北宋大文豪苏轼在《格物粗谈》中提到: “芭蕉初发分种, 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 则不长大, 可作盆景。” 这是盆景作为专门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宋代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之二幅中, 均画有松树盆景。

《太平清话》记载: 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 爱玩英石、灵璧石和太湖石等, 并题上“ 天

柱峰”“小峨嵋”“ 烟江叠嶂” 等名称, 出现了盆景的题名, 使得盆景作品更具诗情画意。赵希鹄在《洞天清禄·怪石辨》中对灵璧石、英石、太湖石等八个石种逐一作了描述。杜绾《云林石谱》记载有灵璧石、太湖石、昆山石、英石等116 个石种, 并对产地、采取之法、形状、色泽、品第以及清供等作了详情的记述。

元代盆景制作趋向小型, 人们热衷于把大自然的美妙景色, 精缩为盆盎之中的微观景象, 供人玩赏, 并称之为“些子景” (些子即细小之意) 。元代画家李士行所绘的《偃松图》( 图1—2 ) , 为一附石曲干式松树盆景, 四方盆中, 苍劲古雅之松如倦鹤之回翔, 露根悬爪, 倚石而出,而枝片顶端之枯枝, 形似舍利之干, 整个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明代盆景多以画理构思、剪裁, 故其姿态隽妙、形式自然, 并注重景与盆的搭配, 对丛林、双干、多干盆景的

布局及配石、蟠扎技法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当时的一些著名文人根据其自身的实践经验, 著书立说, 并展开艺术上争鸣与探讨, 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争奇斗妍、交相辉映。这一时期, 陈继儒的《太平清话》、高濂的《遵生八笺》、王鸣韶的《嘉定三艺人传》等, 都有关于盆景制作技艺的记载。扬州盆景园曾保存有一盆原为扬州天宁寺遗物的明末古柏盆景, 泰州也保存有一盆明末崇祯年间的古柏盆景。

清代盆景形式多样, 取材丰富, 对盆景的取材、造型、养护等均有一定的研究, 并出现了盆景植物的分类, 更讲究盆景的景物点缀。此时盆景已商品化, 且价格昂贵。嘉庆年间的苏灵在《盆景偶录》一书中, 将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 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 七贤:黄山松、璎珞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梅; 十八学士: 梅、桃、虎刺、吉庆、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蜡梅、天竹、山茶、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栀子花; 花草四雅: 兰、菊、水仙、菖蒲。对于盆景的制作和取景, 康熙年间陈膗子的《花镜》以及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光绪年间的苏州盆景家胡焕章将山中老梅, 截取基干, 移入盆内, 刀凿雕琢作枯干状, 略缀苔藓, 并删去大半枝条, 留二、三枝任其自然生长, 饶有画意。而郑板桥所题画的《盆梅》更形象地展示了当时梅花盆景的艺术魅力。由于当时玩盆景之风, 盛极一时, 诗人也往往加以品评。

*成立后, 各地相继建立了盆景园和园林技( 学) 校, 培养了一大批盆景专门人才, 并举办各种展览, 出版了各种盆景画册和书籍, 加强了国际、国内的盆景技艺和学术交流。中国盆景从此走向了世界。

中国盆景约于南宋时期, 即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传至日本, 1910 年日本盆栽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日英博览会, 盆景首次在欧洲展出, 开始流传到西方。1989 年国际盆景界正式成立了“ 世界盆栽友好联盟” (WBFF) , 标志着盆景新时代的到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