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鸡骨草简介 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骨草简介 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18 09:12:05

鸡骨草简介 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骨草(学名:Abrus cantoniensis,英文名称:Prayer-beads),别称广州相思子、广东相思子、 大黄草、黄头草、黄食草、黄仔强、猪腰草、 红母鸡草、小叶龙鳞草、 细叶龙鳞草、 假牛甘子、山弯豆、 石门槛及地香根等,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常见于中国华南地区,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因本种首先发现于广州白云山,故而有广州相思子之称。

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骨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主治: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医药用途

鸡骨草的种子有毒须除去豆荚后,干燥全草入药。中药名为鸡骨草,始载于《岭南采药录》,味甘、苦,性凉,无毒,归心、肺、肝、胃、肾经,中医归类为清热解毒药、疏肝药,虚寒体弱者慎用。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有清热利湿、疏肝止痛、活血散瘀等之功效,主治胃痛、风湿骨痛、黄疸型肝炎、乳痈、跌打瘀痛等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骨草具抗炎、保肝、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则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瘰疬、外感风热、蛇咬伤等治疗上。鸡骨草为中国岭南民间常用草药,常作为汤料及凉茶之用。

药材鉴定

本品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豆荚及杂质后晒干;多缠绕成束状;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质硬,表面有细纵纹,分枝长短粗细不一,直径约3-15毫米;根茎短,结节状;茎丛生,长藤状,灰棕色至紫褐色,直径约1.5-2.5毫米,最长可达1米,幼枝纤细,棕红色,疏短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长圆形,背面披糙伏毛,长约8-12毫米;气微,味微苦。本种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定为中药鸡骨草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主要透过性状、粉末特征等鉴别资料,以控制药材的质量。传统经验则认为以根茎结节、茎叶全者为佳。

【中文名称】 鸡骨草,广东相思子

【汉语拼音】 Jigucao

【英文名称】 Guangdong Abrus, Guangzhou Abrus, Canton Abrus

【拉丁学名】Abrus cantoniensisHance

【科属归类】 豆科 Fabaceae, 相思子属Abrus

【植物形态】 攀援灌木,高1-2米。主根粗壮。小枝幼时密被黄褐色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1对,膜质,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12毫米,宽3-5毫米,先端截形而有小锐尖,基部浅心形,上面被疏毛,下面被紧贴的粗毛,叶脉向两面凸起,小叶梗短;托叶成对着生,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小,长约6毫米;花冠突出,紫红色或淡紫色;雄蕊9,合生成管状,与旗瓣贴连,上部分离;子房近于无柄,花柱短。荚果长圆形,扁平,被淡黄色疏毛,顶端具喙;种子4-5粒,矩圆形,扁平,光滑,成熟时黑褐色,有明显的蜡黄色种阜。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灌丛或疏林。 分布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药材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中药名: 鸡骨草。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取全株,除去荚果(荚果有毒),去净根部泥土,晒干。

【主要成分】 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

【药理作用】 护肝,增强小鼠游泳耐力。

【性味功能】 甘微苦,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黄疸型肝炎,胃痛,乳痈,风湿骨痛。内服: 煎汤,用量15-30克;亦可入散或入丸剂。本品种子有毒,使用时需除去豆荚,防中毒。

【应用举例】 1. 治黄疸: 鸡骨草二两,红枣七、八枚。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2. 治瘰疬: 鸡骨草3000克,稀莶草2000克。研末,蜜为丸,每丸重3克。日服三次,每次二丸,连服二至四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3. 治蛇虫咬伤: 鸡骨草30克,煎水服。(岭南草药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