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冷季型草坪退化原因及解决办法

冷季型草坪退化原因及解决办法

植物百科2022-04-17 15:01:50
冷季型草坪退化原因及解决办法冷季型草由于其绿期长,而受到广泛青睐,近年发展速度很快,但终因起步较晚,栽培时间短,技术掌握得不好,造成了草坪斑秃枯死,提早退化,有的仅三五年就不得不更新,不但影响景观效果,同时还加大了绿化资金的投入。分析原因,一是建植方法不够合理;二是建植后养护措施不到位。下面就解决非运动型草坪过早退化问题,谈谈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土壤条件土壤条件好坏是决定草坪生长优劣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城市建植草坪相当部分是利用拆迁改造或垃圾填埋地。由于土质差或土层深度不足,导致草坪枯死、斑秃,过早退化。草坪草能在不足30厘米深土壤(土层厚度)中生存,但表现生长不良,易枯死,难养护。若土层40至60厘米深将生长良好,土壤越深厚疏松,越有利于根的生长,根繁叶茂,抗逆性强,也越容易养护。所以,建植草坪土壤深度不应小于40厘米。如果土质盐碱度高,要进行换土,进行防盐害处理。土壤中的垃圾等杂物,要结合深翻拣除或过筛,含量过大的也要进行换土。二、深翻施肥播种前要进行深翻施肥,土壤深翻要达25至30厘米,结合深翻施足底肥,可按每亩4至6立方米腐熟肥施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视土壤情况适量施入化肥、磷肥或暂不施,以后根据苗情再分次施入。三、适地适草,合理密植草坪草品种选择要适合建植地的土壤条件和环境条件。首先要了解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如抗高温、耐干旱、抗盐碱、耐贫瘠、抗病虫害、耐践踏、耐阴等特性,以及草的高矮、叶色、叶宽、质感等特征确定适宜的品种。现在应用较多的冷季型草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等。雨量充沛、养护管理条件好的地方可选择叶色质感较好、抗逆性较强的早熟禾作为主栽品种。反之,则应选矮生型高羊茅为当家品种,黑麦草一般作为前两个品系的搭配混播品种。选择混播品种时,还要注意特征、特性同主栽品种相宜。以上草种可用于建植公园、广场、运动场、街头绿地及庭院草坪。草坪建植密度过小,成坪慢,易生大量杂草,严重的会导致建植失败;建植密度过大,生长细弱,分蘖少,抗逆能力差,极易枯死,导致过早退化。因此,一定要掌握合理的密度。建植采用移栽(铺草坪卷)和直播两种方式。优点是建植初期易养护,成坪快,立竿见影,但是从目前市场上供应的草卷看,一般密度过大且品种杂乱,给以后的养护造成不便。各地应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专业生产基地,如条件不够,应采取直播为主的方式。直播能准确控制播量,正确选择品种,且成本比移植少得多,尤其适宜建植较大面积的草坪绿地。直播前要做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在90%左右,高羊茅播量可控制在每平方米18克左右,混合10%的黑麦草;如果播种早熟禾,播量每平方米12克左右,混合12%的黑麦草。黑麦草的作用是出芽快,苗期生长迅速,侵占性强,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总之,使用频率高、人为践踏较严重的草坪,播量大些,反之小些。四、适时施肥,合理修剪科学施肥、合理修剪是保证草坪正常生长、防止出现早衰的重要措施。一般草坪每年施肥二三次,施入量20至3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211。冷季型草一年有春秋两个生长高峰期,夏季高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处于半休眠状态。因此,施肥应在生长高峰来临前,即早春返青时结合浇灌施一次肥。以氮肥为主,每亩施肥量8至10公斤。秋季根据土壤缺肥情况,再施入一两次氮肥或复合肥。为保持草坪整齐美观,在生长季节要适时修剪。但修剪会对草造成一定伤害,即使在生长最快的时节,最耐修剪的品种,其生长势也要受到影响。所以修剪不要过于频繁,间隔时间要适当长一些,剪留高度根据品种耐低剪程度适当放高,在低养护条件下,尤其重要。使用频率高,践踏较重的草坪,修剪高度要适当放低些。北方地区进入10月后,天气逐渐转冷,草坪生长也会渐缓,还要减少刈割次数。至11月份后,草坪生长已非常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不宜再修剪,以利养根越冬。五、防止出现草垫层草垫层也是造成草坪草过早退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草坪草枯死的茎叶在地表形成枯层,枯层的腐烂,会造成土壤氧含量减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造成叶子发黄干枯,严重时导致草坪草枯死,解决的方法如下:1.早春返青前,要用钢耙将草坪细耧一遍,清除枯茎败叶。2.返青后的第一次修剪要适当压低,每次修剪下来的茎叶都要收集清除干净。3.若草坪密度大用疏草机疏草,降低密度。4.使用频率高、践踏严重,造成土壤板结的用打孔机打孔,增强土壤透气性。草坪部分枯死、斑秃的要及时进行修补,以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修补一般采用移植的方式,面积大的可用直播方式。不论哪种方式,一定要先整地,将枯草连根清除,之后深翻平整,种后重点管理一段时间,使其尽快跟上周围草坪的生长,达到整齐美观。以上是防止和解决草坪过早退化应采取的一般措施,人力物力较充足的地方,可提高建植养护标准,保持较高的草坪质量。对防治病害、清除杂草、浇水、防涝等方面的养护措施也不可忽视,以防功亏一篑。

&nbsp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