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7
雨水真的那么有营养,对多肉那么好吗?
一些人会认为雨水是多肉天然的肥料,甚至是最好的肥料,淋雨的多肉长得白白胖胖,还长得飞快。
这话只对了一半。
淋雨的多肉长得快是一个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并不是简单地雨水很有营养,含肥量很高的关系,假使雨水含肥量真的很高,那淋雨岂不相当于是淋那个什么......
如果不是雨水肥力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淋雨的多肉长得飞快呢?
本文中多肉是19年2月的照片
最主要原因:因为相当一部分人都过分控水了,没给够水,水是植物生长的根源,缺水必然阻碍多肉的生长,一些叶片显得干瘪的多肉已经是过度缺水了。缺水也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也是主要原因:气温合适,适合生长,20℃—30℃,左右的气温,非常适合多肉生长,多肉大部分原生环境又明显的有旱季和雨季的区分,气温合适的雨季是它们的生长季,它们确实是可以快速生长的。举个例子就是,初春,雨水也多,但不会有人太感叹多肉长快,甚至徒了,因为天冷,就是长得慢。临近初夏,适逢雨季,就会有人感叹长得快,甚至徒长了。天气很冷,10℃以下,淋雨往往颜色更美;30℃以下,淋雨,多肉长得飞快;35℃左右,淋雨,叶子掉得飞快...
五月的晚霞,就算做了防雨,也架不住它疯长。
最疯长的...是草
多肉淋雨长得快的其他的一些原因:
光照:不仅紫外线抑制多肉生长,强光照也抑制多肉生长,雨天/雨季,紫外线最弱,光照也不强,利好多肉生长,徒长都有可能。(徒长本质原因都是光照不够)
湿度:一定的空气湿度,是促进多肉生长的,土壤湿度也是,淋雨往往可以充分湿透,浇水不浸盆,很多时候其实只是走个过场,根系并没有充分发挥上。
配土:许多人配土中会使用颗粒土,虽然大部分不含氮或者含氮少,但含有的其他养分是可以促进多肉生长的。如果配土中含有稻壳炭或者草木灰,那肥力更是比雨水强太多了,它们只是需要浇水来析出养分。并不是雨水肥力太强,而是土壤的养分需要通过充分淋湿/浇透来析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另外有些人可能用的自挖园土、塘泥什么的,氮肥含量更是高得惊人。
水中的微量氮:雨水肥力确实不强,但也确实含有微量氮,这个氮含量未必比自来水高多少,虽说也利于多肉生长......但真正导致淋雨多肉长得快的原因还是上面综合的结果。
所以要让多肉长得快,最好的做法不是等雨,而是多浇水,别等土干透才了才浇,等别等多肉都叶片都干瘪了才浇。浇水的时候收用手指捏那么一丢丢随便什么肥料丢水里,肥力都绝对比雨水强太多。
下面是大叔找了些资料,企图证明雨水中的肥力多么的微乎其微,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网上搜了下,有说全球因为雷电产生的氮肥是4亿吨,也有5亿吨,也有20亿吨的说法,看上去很多,但都摊到雨里就不多,大叔没找到全球一年的降雨量是多少,搜到一个中国全年降雨量是5.834万亿吨(2018年),把这20亿吨氮肥平均到58340亿吨里,含量不过万分之三,差不多0.03g/L的水平,如果除以全球的降水总量,含量更要低到看不见(中国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1/15,全球陆地面积又只占全球30%左右)。
上面的数值不一定准确的,毕竟是网上随手搜的,所以大叔再找一个更准确地数据,数据来源于一篇论文
华南地区不同地域雨水的化学特征
主要看NH4的占比,这是氮肥的体现之一,氮肥最能促进植物生长。
表中的NH4含量最高的是129μmol/L,1μmol/L=0.001 mmol/L=0.000001mol/L,1molNH4差不多是18g,18g*129*0.000001/L=0.002322g/L,1L雨水氮肥含量也就0.002g的水平,这还是选数值最高的算,不保证大叔一定算对了(初高中的可以算一算),但不管怎么算,氮肥在雨水中的含量就是这么微乎其微。
但是吧,上面的资料只体现了一部分铵态氮肥,没有体现硝态氮肥,所以数据上会少一些,假设少一半,再乘以2,也就0.004g/L的水平。
最后,大叔又找到一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大叔个人认为,雨水的实际肥量恐怕很难超过地表水。
一类水质: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二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三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四类水质: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水质: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自来水的标准差不多是二类和三类水,最高总氮约为0.5-1mg/L=0.0005-0.001g/L,五类水含氮上限是0.002g/L
综上所述,不管从哪个标准去参照,雨水的氮肥含量都不会太高,往大了说,也就是1L水里千分之几的水平。那么,一斤尿素(CH4N2O)多少钱呢?一斤大概2块,拇指食指这么一捏起来的分量估计有个0.5g,丢桶里,桶里的水按20L算,那氮肥含量也是稳稳十倍+于雨水。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用煤渣种多肉真的那么好吗?详细阅读
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