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一、病害症状
幼苗期、成株期都可为害。幼苗期在茎基部产生褐色环状病斑,表现立枯病状。成株期茎、叶、果实都可发病。叶部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起初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至黑褐色,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有突起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可相互连结,造成叶枯。叶柄受害,出现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至黑色。茎部多在分枝处发病,病斑梢下陷,灰褐色,椭圆形,轮纹不明显。果实上发病多在果蒂附近,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cm略微凹陷的病斑,病斑呈现褐色或黑色,具同心轮纹,上面布满黑色霉状物。
二、发病规律
早疫病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暗色菌科,链格孢属,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随植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干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1年以上,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即可侵染幼苗,病菌首先侵染子叶,接着浸染胚轴,并扩展至茎叶。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传到植株下部茎叶与果实上,条件适宜,35-45min即可萌发,气孔、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2-3d即可出现病斑,再经3-4d病斑上又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再传播为害。
早疫病菌对温湿度要求不严,1℃-45℃均可生长,适宜温度26℃-28℃,,相对湿度80%以上分生孢子就能产生与萌发。病害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病,盛果期进入发病高峰,发病与植株营养关系密切,植株衰弱和叶片光合产物少糖分下降,最易感病,温室栽培比大田栽培发病重,早熟品种易发病。此外,番茄连作、密度过大、灌水过多、基肥不足、低洼积水、结果过多等造成环境高湿、植株生长衰弱等,均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
三、综合防治
1、种植抗(耐)病品种。强丰、密植红、满丝、苏抗5号、苏抗11、毛粉802为抗(耐)病品种,在田间种植发病慢,损失少。
2、轮作与土壤处理。大田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温室在不能轮作情况下,用氯化苦处理土壤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3、种子处理。应从健康植株上采取种子,若种子带菌,可用52℃温水浸泡30min,晾干后催芽播种。
4、田园卫生。拉秧后及时清除田间的落叶,落果等病残体和发病植株,结合耕翻,摘好田园卫生。
5、加强田间管理。地热低洼,采用高畦栽种,雨后注意排水,浇水后一定要放风,降低定植地的湿度。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减轻发病。初期发病应摘除病叶,减少发病的侵染来源。
6、药剂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喷药,常用的有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瑞毒霉剂400-600倍液,64%杀菌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为了防治病菌产生抗药性,药剂应轮换使用。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细病害防治方法简介详细阅读
2022-04-22
- 一品红疫病的发生与防治详细阅读
2022-04-18
- 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详细阅读
2022-04-16
- 番茄疫病怎么防治?番茄疫病的病症与防治详细阅读
2022-04-14
-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细病害防治方法简介详细阅读
2022-04-13
- 番茄脐腐病该如何防治?番茄脐腐病的病症与综合防治详细阅读
2022-04-11
- 花卉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详细阅读
2022-04-11
-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发生与综合防治详细阅读
2022-04-05
- 大岩桐疫病的发生与防治详细阅读
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