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落花生简介

落花生简介

植物百科2022-04-15 23:15:33

花卉盆景网导读:今天花卉盆景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落花生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落花生Luohuasheng

落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英语:Peanut)是双子叶植物纲豆科的一种植物。又称花生落生地豆豆仁落地松长生果果子。客家话以及粤西地区称为番豆。*称为涂豆,常俗写作“土豆”(*也有“土豆”一词,但是多数情况指的是马铃薯),中国早年以及日本称其长生果,俗称唐人豆南京豆,欧洲一些国家称它为中国坚果

一年生草本,匍匐或直立茎;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黄色蝶形花,受粉后子房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黑暗中发育成荚果;种子(花生仁)呈椭圆、圆锥等形状,种皮有淡红色、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等。

【中文名稱】 落花生

【漢語拼音】 Luohuasheng

【英文名稱】 Goundnut

【拉丁學名】Arachis hypogaeaL.

【科屬歸類】 豆科 Fabaceae, 落花生屬Arachis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5-80厘米,被毛,分枝多。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臥地或直立,有黃色長柔毛,後無毛;莖與分枝均有棱。偶數羽狀複葉,長8-12厘米,葉柄基部抱莖;托葉披針形,長2-4厘米;小葉通常4枚,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5厘米,寬0.5-3厘米,先端鈍圓形或有細突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毛,邊緣有睫毛;小葉柄長2-5毫米,被黃棕色長毛。花黃色,單生或簇生於葉腋;花梗長約8毫米;萼管線形,裂片膜質,上3枚合生,下1枚分離,成2唇形;花冠蝶形,旗瓣近圓形,寬大,翼瓣與龍骨瓣分離,龍骨瓣內彎,有喙;雄蕊9,合生,1個退化,花藥5個長圓形,4個近乎圓形,丁字著或基著生;花柱細長,柱頭頂生,疏生細毛,子房近無柄;胚珠1-4顆,胚珠受精後,子房柄伸長至地下,膨大發育成莢果。莢果長橢圓形,果皮厚,穀黃色,革質,具突起網脈,不開裂,長1-5厘米,內含種子1-4粒,種皮紅色或黃紅色,種子白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栽於溫暖多濕的氣候,排水良好,而又保水保肥力強的砂質土區。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藥用部位】 以種子,種子油,種皮,果皮,莖葉入藥。中藥名: 落花生(種子),花生油(種子油),花生衣(種皮),花生殼(果皮),落花生枝葉(莖葉)。

【採收加工】 種子: 秋末挖取果實,剝去果殼,取種子曬乾。莖葉: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碎曬乾。

【主要成分】 種子含卵磷脂,氨基酸,嘌呤,生物鹼等。

【藥理作用】 促血凝作用,細胞凝集作用。

【性味功能】 種子: 甘,平。種子油: 甘,平。花生衣: 甘微苦澀,平。花生殼: 淡澀,平。莖葉: 甘淡,平。種子: 健脾養胃,潤肺化痰。種子油: 潤燥滑腸去積。花生衣: 止血,散瘀,消腫。花生殼: 化痰止咳,降壓。莖葉: 清熱解毒,寧神降壓。

【主治用法】 種子: 脾虛不運,肺燥咳嗽,反胃,腳氣,乳婦奶少,大便燥結。種子油: 蛔蟲性腸梗阻;外用穴位注射治腸炎,地圖舌。花生衣: 血友病,類血友病,原發性及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病出血症,術後出血,癌腫出血,胃,腸,肺,子宮等出血。花生殼: 久咳氣喘,咳痰帶血,高血壓。莖葉: 失眠,高血壓,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種子: 內服: 煎湯,30-100克。腸滑便泄,體寒濕滯者慎用。種子油: 內服: 60-125克。花生衣: 內服: 煎湯,10-30克。花生殼: 內服: 煎湯,10-30克。莖葉: 內服: 煎湯,30-60克。外用: 適量鮮品,搗碎。

【應用舉例】 1. 久咳,小兒百日咳: 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湯調服。(杏林醫學)

2. 乳汁少: 落花生米90克,豬腳一條(用前腿),共燉服。(陸川本草)

3.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花生衣60克,冰糖適量。水燉服。(福建藥物誌)

4. 失眠: 花生葉鮮葉60克,濃煎成15-20毫升,睡前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属的1种,俗称花生和黄花生。该属约20余种。一般认为,花生原产秘鲁和巴西,在秘鲁沿海地带史前废墟中发现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伦布远航时期,航海家将花生荚果带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记载花生的西班牙文为“玛尼”(Maní),之后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时可能有与花生类似的植物,然而现今广泛种植者,则为南美引进无疑。1958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洋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测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2]。1961年,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再次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此外广西、云南、江西等地也曾报告过于花生形态极为相似的野生植物。[3]2007年经西安文保中心专家确认,距今2100年前的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农作物里,已经出现了花生。[4][5][6][7][8][9]中国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形如香芋,蔓生”、“花开亦落地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贾铭的《饮食须知》载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吃,滞气难消” ,“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萎” 。明朝人兰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记载。

到明末清初,中国沿海地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多次从南美洲引种花生品种,最近一次为1887年,《慈黔县志》记载:“落花生,按县境种最广,近有一种自东洋至,粒较大,尤坚脆”,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贵之物,寻常人很难吃到。

欧洲曾从中国引种花生,因此欧洲部分地区仍称之为“中国坚果”(Chinese nuts / China nuts)[10]。刚果布朗氏在1818年的《刚果植物志》中称“花生是由中国传入印度、锡兰及马来群岛,尔后传入非洲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