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滇池水种菜引热议 水体营养丰富适合蔬菜生长?
热点
微博上一条关于用滇池水种蔬菜引起热议,因其事关食品安全。虽然“水培技术”对很多民众来说,还很陌生,但这毕竟关乎老百姓的健康。提出疑问,即是问题关键所在,保持好奇和怀疑的态度,而不是神马都当做浮云,乃是看清事物本质的垫脚石。
回应
滇池水质是富营养化,水体氮、磷、钾含量多,这些正是蔬菜生长需要的。而水里并不含有砷、汞等有害物质。另外,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增加水体含氧量。
——水上蔬菜基地负责人余建昆
滇池水、重金属、蔬菜、农药、二次污染……12月 25日“伍皓同学”的一条微博发出后,迅速引出如上这些关键词。因为事关衣食住行中的“食”,事关市民一向关注的滇池治理。
12月25日13:01,“伍皓同学”微博原文: “我去了滇池边的福保村,查看这里水上蔬菜的长势。这是一个世界奇迹,蔬菜种在水上而不是地里。如果试验成功,将是对全人类的一个巨大贡献。不仅解决了菜篮子的问题,还节约大量宝贵的土地。同时,我们或许可以为滇池生态恢复找到一条新路。”
3分钟后,网友“天天向裳”即提出质疑:“这种严重污染的污水上种的菜,重金属会超标吧,还能吃吗?”
截至记者昨晚发稿,228条原文转发与177条评论,网友评论大多针对蔬菜能否食用,以及是否会引发二次污染等问题。
水上种植的蔬菜,长势都不错。记者 段玉良 摄
实地采访
8元一公斤,种植了20多个品种
“伍皓同学”微博里提到的即是福保文化城水上蔬菜种植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600亩湿地已有100余亩种上了蔬菜。
基地负责人余建昆介绍,这里用的是入滇河道——大清河、宝象河等河流的水,没有添加任何营养物质。浮在水面的泡沫板被整齐地抠出很多洞,蔬菜种在这里,洞里有点腐殖土,而蔬菜的根须则通过洞底的一个小孔直接伸到水里。
油麦菜、意大利生菜等20多种叶菜类长势正好。比起土培3—4个月的成长期,水培成长周期明显缩短,一个多月就可采摘。叶类菜8元一公斤在市场上绝对属于高价,而100余亩每天采摘100多公斤仍供不应求,20多家单位来此直接订购蔬菜。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福保文化城与省农科院共同开展的科研项目,试验3年,今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目前已经种植了20多个品种,因现在是冬季,故多以叶类菜为主,夏天可种近40个品种。余建昆介绍,将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对比发现,出水口氮磷钾含量降低。“明年条件成熟后计划在滇池种1万亩水上蔬菜。”
网友疑问
是否会降低水体含氧量?
“伍皓同学”说:“试种水域水质检测,氮磷钾含量下降40%左右。大面积推广种植尚需更多试验数据”。但网友担心,大面积种植会不会降低水体含氧量,或者影响生物链,记者把这些问题转达给了余建昆。
沉沦生活:关于此事提出我的几点担心:1、水质的重金属含量有否超标?如果超标,植物将不可食用;如果不超标,得考虑植物会否超标,因植物都有富集作用。
余建昆:滇池水质是富营养化,水体氮、磷、钾含量多,这些正是蔬菜生长需要的。而水里并不含有砷、汞等有害物质。
沉沦生活:当发生病虫害时,肯定要使用农药,这时,水上种植就遇到挑战了,农药的污染会比你现在的污染问题更严重。
余建昆:水里只有一些浮游生物,害虫主要存在土壤缝隙中,在水里没法生存。而且水上蔬菜种植周期短,一个多月就采摘了。一旦发生虫害,打农药时会选择植物药,选择性的杀死害虫而不污染水体。
青年先疯队长:种菜后,水中氧气含量降低,鱼会死,滇池生态链会受到破坏。
余建昆: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增加水体含氧量。
良缘久栖:水面种菜,湖水见不着阳光,就会发臭,这是常识。小面积种可以,大面积种的后果你知道的。
余建昆:如果大面积种植会合理布局,透光、透气问题会得到解决。
昨日,记者致电相关部门得到答复,滇池水质总氮、总磷等超标,重金属不超标。(记者 汝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