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殖方法 > (1)我国毛竹栽培及利用研究历史概况

(1)我国毛竹栽培及利用研究历史概况

繁殖方法2022-04-15 09:30:02

我国栽培毛竹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1万多年以前就开始对毛竹进行了栽培利用,最先用作弓箭、农具、捕鱼和打猎等生产工具,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有关毛竹栽培记载文字可见诸于6000年以前的甲骨文。至夏、商时代人们使用竹器更为普遍,用作生产工具和战争武器等种类不断增多,此期已发明用竹片刻载我国古代历史文学与各类实用技术,称为“竹简”,故有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秦始皇每日阅读竹简奏章一百二十斤(合今60斤),说明当时使用竹简已广而普及,上至国家法典型律、宫廷记事,下至民间技艺、文学杂琐无不用竹简记之,如史称“竹刑”就是始于秦秋时郑国将刊书刻于竹简上而得名。竹子在军事上除用作战争武器外,还用于旗杆、令旗等,称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壮举为“揭竿而起”即源于此。在距今2700年以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已形成了专门从事竹子加工的行业,至秦代发明的毛笔即以竹为管,从“笔”字本身就十分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毛笔的构造,尤其在晋代发明用竹造纸,从而开拓了竹材利用的新领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毛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农、林、牧、副、渔生产工具到水陆交通工具设施,从屋宇、亭、台、楼、阁建筑到家具、日常用具及手工艺晶无所不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应用的竹器至少在1000种以上。

毛竹竹笋营养价值高,笋体大,有“寒士山珍”之称。我国食用和培育竹笋的历史也有3000年以上,尤其在《食物草本》中,对毛竹竹笋的食用价值、药用功效及烹调手法等都有详细记载,传统上素有“无笋不成席”之说,可见竹笋早被各阶层人士所称道,我国食用竹笋有悠久的历史习惯。到明代,我国的竹笋加工日臻完善,笋干、玉兰片、腌笋等许多质量上乘地方产品的工艺流传至今。

竹子对我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孕育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虚心勤劳、奋发向上的不朽精神,同时也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内涵极为丰富的竹文化。以竹为部首的汉字多达960个(康熙字典),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对竹的赞唱歌吟多若繁星,仅江西藉作者留下的文学诗篇比比皆是。东晋陶渊明:“达峰数千里,修竹带平津”;唐王贞曰:“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孙岘:“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陈陶:“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宋工安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高”;朱熹:“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刘敝:“环城密筿旧檀乐,春笋新成几万竿”;杨万里:“江西毛竿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欧阳修:“春茶忽已衰,夏叶换初秀,万竿交已耸,千亩蔚何富”,等等,或抒情或抒志,或描景或言用,无不为竹的气质所折腰。

对毛竹的研究,在《诗经》、《山海经》、《禹贡》等书中就有关于我国古代竹子的分布、特征、用途和价值等记载。司马迁《史记》中《货殖篇》记有“渭川千亩竹,其人富冈千户侯”等,足见当时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了毛竹的经济价值及栽种毛竹的好处。从汉代起,我国开始设有专门管理竹子的官员,称“司竹监”。晋代戴凯之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竹子的专著《竹谱》,书中记述了毛竹等70多种竹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分布范围以及有关用途等。宋代苏易的《纸谱》、宋僧高赞宁的《笋谱》等都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关于竹子利用方面的专著。此外,从宋代苏轼的《格致粗谈》、元代《王祯农书》、《月庵种竹法》、明代俞贞木的《种树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至清代汪颢等的《广群芳谱》等各代著作对我国历代在竹子的分类、分布、形态、习性、用途、竹子栽培技术、竹林经营技术、竹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详尽记述。可以说,我国对竹类的研究,历代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前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