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
鱼腥草百科
鱼腥草介绍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为三白草科蕺菜属草本植物,别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等,客家话称之狗贴耳。
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形态特征
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长习性及分布
生长习性:鱼腥草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在-15℃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分布范围: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形成目前我国最大折耳根种植基地。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有种植。
鱼腥草的繁殖方法
鱼腥草的繁殖方法分为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因为种子发芽率不高,发芽适宜17~25℃变温,而发芽率只为20{bf}左右,故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春季将老苗上的根茎挖出,选白色而粗壮的根茎剪成每段5~10cm长,保证每段有3~4节,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栽植,将种茎平放于沟内覆土3~4cm,稍稍轻压后浇水保持土地湿润,1星期后可生出新芽。
鱼腥草的主要用途
可作食材:鱼腥草也可食用,常用于做凉拌鱼腥草、鱼腥草蒸鸡、鱼腥草炒鸡蛋、鱼腥草炒肉丝,总而言之,鱼腥草是南方地区的常用佐料,其叶亦可食用。
医药用途:【来源】鱼腥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善治肺热、肺痈有发热咳嗽、咳嗽腐臭浓痰者,常与桔梗、芦根、蒲公英配合应用,以加强祛痰作用。治疗热毒疖肿,可单用煎服,或以鲜品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