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诊疗 > 香石竹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香石竹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植物诊疗2022-04-12 23:31:30

一、为害症状

苗期、成株均可染病。初发病时下部的一侧叶片轻微失绿,新枝发育迟缓,嫩枝向一侧歪扭或卷曲,后失绿叶片继续增多,逐渐变黄,茎变软,易折倒;严重时全株失绿、萎蔫乃至枯死。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组织变褐或在维管束中现淡褐色细斑点,有的延伸到根部。此外由数种镰刀曹引起的茎腐病,症状是茎基部干腐、开裂,整个茎横切面红褐色;病株由下向上缓慢萎蔫,病株经较长时间后才枯死,别于瓶霉菌引起的萎蔫病。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

头镰孢菌石竹专化型(病原为Fusarium oxysporumSchl.Snyd.& Hans.f.sp.dianthi(Prill.),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白色,菌落*浅桃红色,培养5-6天。菌丝分枝上产生小型分生鞋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圆柱形,多数直,少数略弯曲,大小5.3-10×2.5-3.5(微米)。大型分生孢子2-5个分隔,大多数3分隔。3分隔者大小25-41.7×3.5- 5(微米),略呈镰刀形。厚垣孢子丰富,球形,表面具斑纹饰,大小5.6-8.4×4.8-7.4(微米),侧生,偶间生或顶生,多数单生,偶双链生。

三、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 Del.)Snvd,& Hans,土壤中越冬,田间带病的插条及分根苗也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同时也是远距离传播的载体。无病株栽植在带菌土壤中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可在扦插时由伤口侵入或从根部直接侵入,然后进入维管束,引起地上部症状。田间发病为点片状分布。病菌借灌溉水和土壤、扦插转移传播,由于该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现已成为连作栽培香石竹的主要障碍。高温、高湿病情扩展迅速且严重。幼株较老株抗性差,植株施氮肥过多、生长嫩弱易感病。品种间红色花品种较粉红色花品种抗病。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建立无病母本圃,从无病株上切取插条,提倡采用组织培养种苗,做到栽植无病苗。

(2)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3)栽植前消毒土壤,采用熏蒸剂与蒸气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将威百亩熏蒸剂稀液渗于土中,几天后再用蒸气法配合效果好。具体方法参见香石竹立枯病。

(4)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不要采用带病枝条扦插,管理中避免伤根,注意增施钙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5)发病初期浇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 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

(6)生物防治。土壤中加入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或甲壳质细菌,对该菌具拮抗作用,能减少枯萎病发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