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昌邑苗木迅猛发展巨龙插上腾飞翅膀
工商资本助推 民营大户领跑——撑起发展龙骨
2001年前,昌邑苗木不过4000亩;2002年,发展到6万亩;2003年,猛增到10万多亩。一组简单数字的对比折射出昌邑苗木强劲的发展态势。目前,该市苗木资产总值已达1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北第一苗木大市”。去年6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还在该市设立了国内第一个“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
昌邑在苗木业发展之初,不是按照产业从小到大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从“大”入手,由“大”及“小”。该市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工商企业投资苗木业,做大龙头,依靠龙头带动整个地区苗木业的发展。先后有50多个民营大户纷纷下“苗海”,他们少则上百亩,多则上万亩,迅速撑起苗木业发展的“龙骨”。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两年投资5000多万元,在7处乡镇建起了规模化苗木园区,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成为“江北第一苗木大户”。苑振基、冯述文、陶成志等十几个铸造大户成方连片承包土地5000亩,建成了以彩叶树种以及雪松、玉兰等为主的优质苗木专业园区。民营大户高密集资金投入,推动了苗木规模的迅猛扩张,使昌邑苗木直接进入了规模化经营时期。目前,10万亩苗木中民营大户占到了90%以上。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锻铸绿色灵魂
起步虽晚,起点却高。发展伊始,该市就根据市场需求,强调苗木品种的多样化、规模化、科技化,打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优势,成为昌邑苗木的绿色“灵魂”。
为顺应市场需求,该市在苗木品种方面不搞一刀切,通过对一些乡土品种精心筛选,迅速地占领了市场,如西府海棠、碧桃等传统品种都以较高的市场份额占领了市场,樱花、法桐等品种更是供不应求。该市还从国外引进了十几个珍稀品种,发展高档苗木示范基地,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黄金槐、复叶槭繁育推广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名贵苗木——雪松、广玉兰繁育基地。目前,苗木品种已发展到400多个,基本涵盖了适宜江北种植的品种。
与此同时,该市还建成20多处千亩以上专业园区,他们各有各的主导品种,各有各的主攻市场,可谓一园一品,一区一景,使全国各大中型园林工程在昌邑实现了“一次性”采购。因此,全国许多绿化公司搞工程都先来考察,然后根据昌邑苗木设计施工。昌邑已成为绿化工程的“晴雨表”。
为培植自己的拳头产品,各苗木公司不仅与各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纷纷投资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自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昌邑市花木场的宿根地被植物研究所,培育的“雪原1号”常夏石竹获得了国家新植物品种保护专利,成为我国《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后首个取得“专利权”的草坪花卉新品种。
*办会 个人买单——舞动产业巨龙
随着全国苗木业发展大环境的持续升温,昌邑作为迅速崛起的苗木大市,迫切需要建设一处专门的苗木市场,而这个市场一旦形成规模,受益最大的自然是这些苗木业大户们。已拥有万亩苗木的“江北第一苗木大户”刘国田主动请缨,自2003年起,自掏腰包6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的绿博园,连续承办了三届绿博会,在当地首开了“*办会、个人买单”的先河。三届绿博会共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15万余人次参加,累计参展单位1400多家。绿博会期间的苗木购销合同交易额从2003年的1.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08亿元。昌邑也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江北苗木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苗木种植户们掌握了丰富的市场信息,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在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设立了苗木信息窗口,并在全国设立200多个分销中心,为产业巨龙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张新建 高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