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语故事 > 木棉花和赵佗的故事(图)

木棉花和赵佗的故事(图)

花语故事2022-04-11 16:36:59
木棉花和赵佗的故事(图)岭南花市源于广州,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对于其中许多名花,背后的故事人们往往不甚了了。6月12日上午,在越秀区五仙观广场“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将首发的《千年花事》,以一系列关于岭南“奇花异草”的幕后故事,揭示了一个别有洞天的“花花世界”,为“花市”这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众多文化元素。木棉花和赵佗的故事(图)木棉花,广州人再熟悉不过,可是有谁知道它曾经被作为赵佗的贡品,献给汉朝皇帝?而且因其“红炽胜火”,在古代有着“珊瑚树”、“烽火树”的美誉。

《千年花事》的作者孙卫明在《西京杂记》中找到了一段记载:“积草池中有珊瑚树,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然。”孙卫明解释说,木棉花红艳硕大,在汉帝宫廷夜晚的烽火照耀下,自然有着如燃烧着的烽火一般的景观。而赵佗之所以从岭南各种“奇珍异宝”中选择这种特产花树进献,也是因为看中了木棉的大气,或许也有赞颂汉帝建立丰功伟业的豪情之意。

此外,赵佗进贡的花树还包括荔枝。汉武帝对荔枝情有独钟,曾移植百余棵,种在专门建的“扶荔宫”中,但是因为气候不同,没栽活,为此还冤杀了不少宫廷花匠。木棉花和赵佗的故事(图)在古代,木棉花树对北方人来说无异岭南奇观,而用木棉树的种子中的长绒毛——木棉丝制成的“筒细布”,以质地精美,罕见价昂著称。在南朝时,广东的地方官员也曾经将其作为贡品献给宋武帝刘裕,不料刘裕却认为筒细布“精丽劳人”,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属于“奢侈品消费”,便下令岭南地区禁止再生产筒细布。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刘裕的爱惜民力,另一方面则折射出这种木棉花布的精美和稀有。胡花入穗催生宋帝“芳香疗法”

木棉花和赵佗的故事(图)孙卫明表示,汉高祖时劝赵佗归汉的陆贾曾经记载了岭南地区有两种奇花“特芳香”,而且写明它们“缘自胡国移至”。这两种花就是茉莉和素馨。在当时,它们分别被称作“耶悉茗花”和“末利花”,显然是外语的音译词。根据专家的研究,素馨花来自波斯,传入后由于首先在广州河南一带种植,所以又称“河南花”。而茉莉则是梵语音译,可见其来自印度地区,在佛经中又被翻译为“抹利”、“曼华”等。明清时期广州的所谓“花市”,几乎就是指茉莉花和素馨花的市集。孙卫明考证,在北宋时期,宋代宫廷对这两种香花的清心保健效果十分看中,在夏天的炎热天气中,常常“置素馨茉莉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香满殿”,用来去暑。用当代的观点来看,这算得是相当排场铺张的“芳香疗法”了。
韩愈叔侄是 园艺高手   说到广州花草的“外来物种”,不能不说到韩愈叔侄。韩愈的侄子韩湘,竟然也是园艺高手,他曾经用“紫矿”、“轻粉”、“朱红”等各色矿粉培育牡丹花,到了花季,吸收了矿物质的牡丹花便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令观者大为惊异。
吴帝朝思暮想的 竟是岭南“黄花菜”木棉花和赵佗的故事(图)西晋嵇含写的《南方草木状》,叙述了大量的岭南“奇花异草”。如能使老公怜爱的“媚草”,说是女人把它戴在身上,就可以得到丈夫的怜爱;古时候未曾到过岭南的中原人,怎么也无法相信还真有“海枣树”,枣子还可以“大如瓜”,于是他们就只好认为这是仙人安期生的食物了。从《南方草木状》的惊叹中岭南人或许可以自豪岭南植物的灵异。

孙卫明认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对于岭南奇花异草的追捧数千年未断,尤以宫廷贵族为甚。比如东吴景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便曾专门派人来广东地区取“水蕉”和“鹿葱”两种花。这两种奇怪的花名曾令专家们头痛不已。但是最终论定,“水蕉”就是芭蕉,而“鹿葱”则是现在到处可见的“忘忧草”,也就是黄花菜。但是由于当时植物移植技术和交通运输等的限制,使臣们最终没能成功移植这两种花,只能画了图呈给孙休过眼瘾。直到他30岁去世,也无缘亲见这两种朝思暮想的“名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